停頓了一下,朱傳北又說道:“但想取得成功,還得多注意不少細節方面的問題才行。”
他話音剛落,老支書就帶著幾個村民過來了,尋思著待會兒干活的時候幫幫忙,人家一個專家,不能讓人家自己動手刨土不是。
“朱專家,您看看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李復興開口問道。
朱傳北略微思索,說道:“目前還沒有。”
李復興接著拿出筆記本來,向朱專家一一指出了自己標記下來的不明白的地方,虛心請教。
接著,朱傳北就跟李復興和老支書到了村里的空地處,把這里當成了臨時的商討地方。
聽完之后,李復興、老支書、還有李志春等人都對朱傳北欽佩不已,這個專家能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強。
不跟后世的專家一樣,不少都是只會說空話假話的花架子,說出來的東西一點用處都沒有,讓人根本想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做上專家的。
因此專家這詞在后世,可不是什么褒義詞。
老支書開口問道:“朱專家,你看我們用雞糞自己發酵的農家肥還不錯吧?”
盡管農家肥是李復興跟他說的,可具體的操作,都是他帶著村民們來干的,所以他現在很想弄清楚到底還有沒有再調整改進的方面。
朱專家說道:“想知道怎么樣,得帶我去你們發酵的地方看看才行。”
發酵雞糞的地方距離此地不算太近,一行人走了將近十分鐘才到。
一到地方,朱傳北就蹲下身,認真看起雞糞的狀態,甚至還靠近特地聞了一下。
隨后,他抄起一把鐵锨,開始翻動雞糞,查看其里面的狀態。
檢查完畢,朱傳北站起身來,開口說道:“李支書,你們村發酵的雞糞效果還算不錯,聞不到明顯的臭味,證明發酵的過程是很正確的,算是初步成功。”
“但要改進的地方也不算少,第一點就是發酵時間,還需要再延長一點,如此才可以讓雞糞分解的更加徹底,養分也能更充分的釋放出來。”
“再者發酵的時候,可以適當往里面添加一些秸稈之類的東西,來讓碳氮比更加協調,使發酵更加均勻。”
“還是就是這些雞糞的干濕度分布不勻實,有的地方太濕,有的地方太干,對微生物的活性有些影響,得把濕度把控好,整體保持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就差不多了。”
老支書聽的一愣一愣的,他沒想到還有這么多地方需要調整改進。
“朱專家,剛才你說的那個叫什么比來著?”
朱傳北剛才的語速有些快,老支書沒太聽清楚。
旁邊的李復興說道:“支書,那個叫碳氮比。”
朱傳北說道:“復興說的對,碳氮比就按三十幾比一的比例來往里放秸稈就好。”
“濕度的話,可以直接抓一把雞糞,使勁攥一下,只要手上有水可不往下滴,松手之后雞糞能被捏成團,放下之后還能散開,就是比較合適的。”
沒法子,老支書等人在這方面可以說一竅不通,如果按比例來說,一定說不清楚,反倒是用這種白話解釋,他們才能聽的明白。
老支書聽后果然茅塞頓開,感謝道:“太謝謝您了朱專家,跟我們解釋了這么多,我們往后就按照你說的來辦。”
跟老支書把肥料的發酵說完,朱傳北就準備開始檢測李家莊的土質,這對農作物的生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們幾人從試驗田中的不同地域,選出了好幾個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