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初兄,請。”
“文淵兄,請。”
——
漢嘉郡,漢嘉縣。
“明公什么時候北回成都。”漢嘉縣縣令楊洪,向前來主持遷徙青羌到蜀郡居住的吳懿問道,他已知曉了整個南中大抵平定了下來,劉璋是時候返回成都了。
吳懿眉目柔和,對著面前這位犍為大族楊氏的青年才俊,開口說道:“南征的大軍整頓開拔需要些時日,不過也快了,如今是十月初,十月中旬的樣子,明公應該就回到成都了,說不準明公會輕身趕回成都,不與大軍同行,早點返回成都也說不定。”
“明公不打算留鎮南中一段時間嗎?”楊洪心有疑惑,面色帶著些憂慮:“南中雖然眼下平定了,但許多叛逆的叟夷逃竄到山林中,蟄伏了起來,若是大軍即刻返回成都,這些蟄伏的宵小只怕會生出別樣的心思,再度出來興風作浪。”
對于楊洪的擔憂,吳懿不以為意,他解釋道:“這段時間夷滅的叟夷部落不知凡幾,南中有異心的豪族也被震懾到了,后面就算還有宵小之輩跳出來,造成的禍患也不大。此外明公任命了建寧太守高頤為庲降都督,統五營士卒,鎮撫南中,若有叛逆,可先行平定,然后報告。有高太守在南中行便宜之事,再加上明公天威懸于南中,當是沒有什么大的問題。”
楊洪點了點頭,他接著問起了吳懿:“關于旄牛夷王狼譚,明公打算如何處置,這人于疏通牦牛道有些功勞,但前面受到越嶲郡夷王高遠所誘,犯下過攻打安上縣的過錯。”
“這事明公下了決斷,狼譚是個識時務的人,可以用來作為官府招撫夷人的門面,展示給南中的夷人看,所以狼譚疏通旄牛道的功勞,十足的發下賞賜。”吳懿侃侃而談,言明了劉璋的態度。
“明公寬仁。”楊洪贊了一句,接著他問起了吳懿話中的深意:“明公欲以狼譚為例,顯示給南中夷人看,這里面是否有相關對夷人的治策。”
‘好個聞一知三的犍為才俊。’吳懿心底贊了一句,說出了劉璋對南中夷人的治理政策:“明公的夷人治策有三,一則以蚩尤為夷人之祖,令這些夷人知曉他們的根源,非是夷人,而是華夏苗裔;二則招攬夷人中渠帥的子弟于官府所立官學讀書習文,不過只限于忠義之學,其他的天文地理、兵法韜略,一概不準夷人子弟進修;三則如旄牛夷,夷王日后均由狼譚一脈為王,其部族中若有旁人篡位,則由官府撥亂反正,另外繼承狼譚夷王之位的,必須在官學入學過,方能繼承夷王之位。”
面對吳懿如此長篇大論,繁措復雜,楊洪心底卻如明鏡一般,他一點即通,知曉了劉璋的謀劃。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