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能力和君主的見重皆是不可或缺,才有可能如同王商一般無二,一念至此,荀攸心中發出了一聲嘆息,不說荀適見到王商的顯赫,生出了追比的心態,他何嘗對王商沒有一二羨意。
荀攸撫了撫荀適的額頭,道了一聲:“走吧,且回酒舍,你今日該讀的書還未曾讀呢。”
回到酒舍后,荀適拿起竹簡溫習起了功課,荀攸亦是拿起一卷竹簡陪同在了荀適的身旁,但荀攸的心思并沒有在手中的竹簡文字上,而是沉思了起來。
自荊州入蜀的荀攸,打著投效劉璋的想法,但是在未曾見到劉璋前,只是聽聞過劉璋一些事跡的他,心里多少有些猶疑,不敢確信下來劉璋就是他所追尋的明主。
就像他的叔叔荀彧一樣,先是同荀諶一起投效了袁紹,但是察覺到袁紹非是明主后,返身投效到了他認為有命世之才的曹操帳下任事,可見明主難尋難覓。
而今在領略了一番蜀地的風土,以及踏入成都城,更為詳細的知道了劉璋去歲出任益州牧的所作所為后,荀攸有了決斷,他決心留在益州,于劉璋帳下任事。
就荀攸現在的了解,一則益州牧劉璋能置王商為長史,將國事盡皆交付王商,沒有任何的疑心,可見劉璋是個能推心置腹的人,二則劉璋提拔人才,不以出身為要,只要有才干,縱使是寒門,亦是大力提拔,可見劉璋是唯才是舉的品性,三則劉璋平定巴郡、討定南中,所過之處沒有大肆殺戮,能放過的就網開一面,而且先叛后降如梁平縣令盛道,劉璋是令盛道繼續擔任梁平縣令,被擒后降的南中豪族孟氏的族長孟儀,被任命為了云南縣的縣長,可見劉璋是個寬厚仁德之人。
‘劉益州如此德行,兼有文武之才,當為我荀攸之主。’荀攸下定了決心。
此外促使荀攸下定決心的還有一條,如今荀諶在冀州袁紹帳下任職,荀彧在兗州曹操帳下任職,荀氏這只狡兔已經有了兩個洞窟,荀攸覺得他也用不著去冀州和兗州,去做錦上添花的勾當,何不如投效到益州牧劉璋帳下,給荀氏挖上第三個洞窟。
天下紛亂不休,時局動蕩不安,這種情況下,荀氏多方下注,盡量將雞蛋均到每個可能成事的籃子里,如此一來,不管最后天下為何人所得,荀氏都可以于其中大放光彩。
主意已定的荀攸,現下卻是還有一點難處,那就是益州牧劉璋會不會賞識于他,盡管自認才干卓越,機靈敏捷,但王八對綠豆,他和劉璋能否互相看上眼,這種事情很難說。
再者劉璋現下正在漢中陽平關前,對蜀地情形不怎么了解的荀攸自覺現在就算跑到陽平關前劉璋處去投效,只怕一時難以做出什么助力,給出什么成績。
斟酌了片刻后,荀攸有了個想法,他打算先到長史王商處遞上名刺,王商有懿德高名,荊州之士如荊州牧劉表、大儒宋忠都對王商很是欽服,其次王商好提攜士彥,為劉璋招攬才士。荀攸覺得現下也不用東奔西跑,到陽平關處面見劉璋,不如先到王商處顯露下才華,拿到王商的薦信,如此可以鋪墊一番,為他和劉璋友好會面打下基礎。
——
荊州,襄陽。
襄陽的官寺之內,荊州牧劉表很是愜意,荊楚之地四方沒有擾攘,對于想自守的他來說是再好不過,而且現下他說不得還能開疆拓土一番。
作為益州的盟友,劉表此前向益州連番發去了多封文書,言明荊州打算從漢中東面發兵威脅張魯,幫助劉璋拿下漢中。
當然劉表志不在此,他沒有什么真心誠意,想著去幫助劉璋拿下漢中,他是貪圖漢中郡治下的西城、上庸之地。
西城、上庸為無主之地,米賊張魯不能掌控。若是等后面劉璋拿下漢中,順漢水而下,西城、上庸毋庸置疑會成為劉璋的領土,對荊州來說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劉表想著趁劉璋攻打漢中的時機,用著襄助劉璋的說法,偷摸著將西城、上庸置為荊州的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