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于此,劉表向下席發出垂詢:“別駕,蔡瑁、張允如今到了何處。”
劉先斟酌了一下,朗聲回應道:“稟使君,根據蔡、張二位遞回來的文書以及路程考慮,現在當是已經到了房陵縣了。”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劉表連著道了兩個好字。
劉表自覺派遣蔡瑁、張允去攻打西城、上庸,乃是他所謀劃的一件極佳的事情,一來蔡瑁、張允是有些文武之才,對兵事是了然的,二來蔡瑁是他的小舅子,張允是他的外甥,都是他的親近之人。讓蔡瑁、張允去為荊州建功立業,給自家人以功勛,不用擔心二人立功后如同外人一般跋扈難制。
只是這里劉表還有一個疑慮:“西城、上庸之地,為豪強申氏所把控,以別駕之見,申氏是否為蔡瑁、張允之敵。”
“申氏所據西城、上庸,戶口即少,土地惡劣,擁有的甲士之數,自是不如蔡、張所統荊州大眾……所慮無非是西城、上庸地勢起伏,山難路遠,這點還需蔡、張二位小心為上,不要中了申氏的埋伏為好。”劉先拱手應道,在他的觀點里,申氏不是蔡瑁、張允的敵手,所要考慮的就是申氏出陰招了。
劉表聞言點了點頭,江東猛虎孫堅何等豪杰,昔日將他圍困于襄陽,自家差點掛在了孫堅手上,可黃祖設伏,竟是輕易的了結了孫堅,這一點他可印象太過深刻了:“即刻發文,令蔡瑁、張允二將穩重行事,小心為上……劉季玉攻打漢中,陽平關天險也,沒有一年半載難出結果,我們可以慢慢拿下西城、上庸,令蔡瑁、張允二將不必心急于一時,萬分小心申氏陰謀設伏。”
“諾。”劉先應了一聲,而后下去斟酌了起了發給蔡瑁、張允的文書。
——
房陵縣。
房陵縣長蒯祺領著房陵縣的文武大小官吏,遠遠的出了城,歡迎著來到房陵縣的蔡瑁、張允二人。
“蔡中郎將、張校尉,祺望二君如同旱苗望甘露也。”蒯祺拱手向著蔡瑁、張允施禮道,并真心誠意的恭維了一句。
原本得以出任房陵縣長,心頭歡喜的蒯祺,自從到了房陵后,才知曉房陵實乃險山惡水,非是良土,盜寇縱橫山野,亂兵四處劫掠,更兼西城、上庸的豪強申氏自認房陵乃是申氏的舊地,且房陵乃是漢中治下的縣城,不是荊州治下的土地,怎么也容不得荊州占據房陵,因而申氏對他是虎視眈眈,只是申氏顧慮著荊州勢大,不敢發兵來攻打他,但就算如此,也讓蒯祺時時感覺芒刺在背。
擔著這房陵縣的縣長,蒯祺是每天備受煎熬,無日不想著回到襄陽的溫柔鄉。可是一來他受著叔叔蒯越的重托,二來作為蒯氏子弟他不能丟這個臉,因此他只能在房陵熬一天是一天。
可現下好了,蔡瑁、張允領著大軍前來,打著襄助劉璋平定漢中米賊張魯的旗號,意圖拿下西城、上庸之地,這叫蒯祺如何的不歡喜,若是解決了豪強申氏,吞并了西城、上庸,自無意外的,西城、上庸想必是歸他治下,而且從他叔叔蒯越遞來的書信中他得知劉表有將西城、上庸、房陵置為一郡的想法,到時候,他說不得能為一兩千石,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因而蒯祺對蔡瑁、張允的態度甚是禮敬,當然除卻蔡瑁、張允是來為他解決申氏一事,蔡瑁、張允的身份亦不容得他小覷,畢竟蔡瑁乃是劉表的小舅子,張允乃是劉表的外甥,他蒯氏雖然是劉表的親信重臣,但親疏有別,在劉表心目中的地位,只怕是比不上蔡瑁、張允二人的。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