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去雒陽,迎奉大駕,鄴城方面動靜如何?”曹操先是問出了他最關心的問題,即是鄴城袁紹對他迎奉天子一事的看法和應對。
“鄴城無有動靜,但坐觀而已。”荀彧搖了搖頭道,掌控中樞情報的他,對鄴城的動向可謂是相當的了解。
曹操聞言嗤笑了一聲,他撫掌道:“袁本初啊袁本初,見事而不知機,多謀而寡斷,我曹操當真是沒看錯你啊。”
其實關于袁紹對于他迎奉天子一事的應對,曹操心中早就有了答案,那便是袁紹會坐視不顧,只是他想著印證一二,是故問了荀彧一句。
如今從荀彧的口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曹操不免自矜了一聲。
聽到曹操自矜的言語,荀彧微微偏首向北,目光幽邃,仿佛眺望到了位于河朔的鄴城,又見到了他曾經侍奉過的袁紹。
是的,起初荀彧以潁川是四戰之地,如果天下有變,當大遭兵災,所以他將宗族遷徙到了鄴城,后來鄴城為袁紹所得,他和弟弟荀諶及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任事。
只不過雖是袁紹待他以上賓之禮,他卻在瞧出了袁紹無有匡正天下之心、有不臣之意后,且察覺以袁紹的才具不足以成就大事后,他便棄了袁紹,投到了當時還在東郡的曹操麾下。
如今關于奉迎天子一事,足以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袁紹坐視天子于雒陽困苦,且見事不知機,不明白天子的重要性,放任天子為曹操所得,可知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也。
“明公,關中之戰如今情形如何,可有遣人偵知?”荀彧關切了一句關中的戰事,他早間聽聞益州牧劉璋引大眾發兵關中,有心上為國家討賊,下為父兄報仇,對于這場正在進行中的戰事,他是相當關心的。
畢竟自從董卓之后,李郭造逆已有數載,而關東諸侯,皆是坐視放任天子公卿為賊所控,無意于匡扶漢室,拯救黎庶,如今不想有益州牧劉璋引兵討賊,這讓荀彧心中甚是欣慰和高興。
從雒陽趕赴到許都,離關中之地較近的曹操,他對關中之戰的經過和結果也是十分的關心,有關關中之戰的文書,每每都是直接遞到他的案頭和手里,不經片刻的遲疑,是故他對關中之戰的近況是相當了解的。
曹操向著荀彧講解起了關中的情形:“據間細傳信,李傕、郭汜同關中諸將生出嫌隙,乃至于引兵相攻,為劉璋所趁,如今長安城為劉璋所得,至于李傕、郭汜二人,卻是奔亡竄走,往北地而去了。”
“大善。”荀彧贊了一聲,他對那位未曾蒙面的益州牧劉璋贊了一句。
“李郭造逆數載,為禍不小,只是操過去方憂于兗豫,無力征伐,如今有益州牧劉璋為國討賊,真乃快事也。”曹操感慨了一聲,他對如今李郭敗亡竄走的結果很是開懷,畢竟他眼下多少還是心向漢室。
“想來不久便可收到李郭受戮的消息了。”荀彧展望了一下未來,也是他內心的推測,如李傕、郭汜等輩,不過匹夫爾,而追隨李郭的人,大多是無忠無義、貪財好利之徒。
因是如故,現下李郭敗走,二賊手下的將校,當是不會忠心耿耿的效命于李郭了,而是有拿著李傕、郭汜的人頭領賞的打算了,李郭就算想逃,又哪里能逃得掉呢?
“然也。”曹操點了點頭,他也認為李郭早晚會落得身首異處的境況。
商談至此,曹操忽是想起了一件事,他神色不免有些傷懷:“志才亡故,吾少一大助力也。”
戲志才,是他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只是在他前往雒陽迎奉天子返回許都的路上,卻是聽聞到了戲志才亡故的消息,現下想來,他不免感傷于肺腑之中。
荀彧聞言,他自是也傷懷了一二,戲志才是他進于曹操的籌畫謀士,同他的關系也很不錯,只是不想竟是早夭矣。
不過荀彧在曹操返回許都的時候,尋到了一位能比肩戲志才的籌畫謀士,他拱手言道:“前者收到明公文書,于汝、穎之間尋一奇士,繼之以志才之任……今者彧已尋得,其人出身潁川陽翟,姓郭名嘉,字奉孝,智謀略不出世,可助明公成就大業。”
“既是文若所進,我當早早見之,明日可引見于我。”對于荀彧的識人之能,曹操是非常信任的,他熱切了一句,希望早早的見到荀彧口中的郭嘉、郭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