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此劉璋腦袋有些猶疑,他在猶疑一件事情,那就是該不該接納馬超的歸降,要知道,馬超雖是在三國演義里的身份很是光亮,乃是大漢的忠臣,漢室的棟梁,是蜀漢響當當的五虎上將之一。
但考究過三國志的人,無一例外,都會稱贊馬超一句‘大孝子’。當然,這里的大孝子并不是指馬超是個孝順的人,意義恰恰相反,是在譏諷馬超為人不孝順。
畢竟真實歷史上的馬超,不顧忌在身在許都的馬騰和宗族上下數百口,在曹操有意規圖關中的時候,和韓遂一起在關中舉兵起事,且死性不改,丟失關中后竄去羌地,招誘羌胡接著在涼州搞事,最終磨滅了曹操的忍耐值,馬氏宗族二百余口被夷滅。
這樣的‘大孝子’,品性反復惡劣的人,劉璋第一時間是不想接納的,他起初還盤算著后面經略隴右,將馬騰和韓遂一并除去,去了涼州動亂的兩個禍根。
只是如今,馬騰身死,馬超作為遠人來投,劉璋若是拒而不納,以馬超涼州人的身份加以排斥,在當下來說不是一個上佳的做法。
從政治家的角度來看,劉璋應當接納下馬超的歸降,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當下劉璋也的確是這么做的,他吩咐了一聲書吏程郁:“發文書于到陳倉,讓吳懿遣人護送馬超來武功縣,我將在武功縣接見馬超。”
“諾。”程郁恭聲領命,而后倒退幾步下去執行劉璋的吩咐。
待程郁一去,劉璋半瞇著眼睛思考了起來,他的手指輕輕地擊打在案幾上,露出清脆的動響,隨著手指一上一下,連綿且不絕。
《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楊阜)言于太祖(曹操)曰:‘(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
馬超有著韓信、英布一樣的武勇,且甚得羌胡之心,得曹操感嘆‘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如果運用的好的話,對接下來劉璋經營隴右的軍事行動中十分的有利。
只是如此武勇的馬超,不知是不是因為身含幾分羌胡的血脈,導致品性上十分的不堪,為人是強而無義、勇而不仁,見得不思義,歷史上被姜敘之母罵為‘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
就如此,馬超是一個能力很不錯的大將,也是一個品性不堪的涼州人,劉璋如果利用的好的話,馬超將成為他手中的一柄利劍,而如果使用不當,馬超或許會成為不小的禍害。
劉璋接納馬超的歸降容易,但要約束、掌控、使用馬超這柄利刃,制服馬超這匹涼州來的烈馬,確乎需要不同尋常的手段才是。
在武功縣等上了一日后,劉璋見到了馬超,身高八尺,形貌雄偉,身著孝服的馬超,自有一股子英杰之氣,不愧為‘錦馬超’之名。
“家父遭韓遂毒手,遇難于金城,超一介亡命,落難至此,還望明公鑒納,異日明公發兵隴右,超愿為先鋒,死不旋踵,以求報家父之深仇。”馬超涕泗橫流,向著劉璋哭拜道。
“以前我父同汝父盟交,發兵長安,欲要從李傕、郭汜手中解救天子,襄佐王室,近來我表卿父為涼州牧,欲同卿父一同安定關西,撫慰黎庶……卻是不料韓遂兇險,竟是加害結義兄弟,卿父遇難,吾心甚哀。”
沒有去談馬騰和韓遂合兵攻打略陽的事情,劉璋只談起以往劉焉和馬騰的結盟情誼,以及近來他和馬騰的往來,拉近著和馬超的關系。
一邊說著,劉璋一邊上前,他扶起拜倒的馬超,撫慰道:“卿且居于關中,來日發兵隴右,定攜卿同行也。”(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