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孫策聞言,他面色上沒有什么欣喜之色,而是露出了惋惜的面容,若當真如周瑜所言,他和陳登卻是沒有交手的機會,這讓有心同陳登比個高低的他有所失望。
“以公瑾你的見解,今時當北進青徐,還是西并荊襄?”
在嚴象庸才、陳登重病的情況下,孫策生出了北進的心思,他有心一舉吞并淮南、青徐之地,大展宏圖,進謀中原。
“我之愚見,今日壽春嚴象無憂才具、廣陵陳登命在旦夕,將不足為害也,北患無憂,當西進荊襄,規圖楚地為宜。”周瑜給出了他的看法。
“何故?”孫策俯身向前,追問了一句,在他心中,中原比之荊襄更為重要,畢竟欲謀天下,非中原不可也,而荊襄偏鄙之地,非是要地。
周瑜淺笑道:“青徐之地,地勢通達,乃是精騎馳騁、駿馬奔馳的地方,今我江東馬匹匱乏,良馬尤缺,往爭青徐,是以我之短,迎敵之長也。”
“而我江東舟船為盛,水軍強悍,又荊楚居國之上游,凌迫于我,再者劉表、黃祖與我有大仇,推論多端,自當宜先伐楚。”
“若得荊楚,全據長江,則我方形勢益張,可與袁紹、劉璋相提并論,曹孟德當不敢輕視我江東英豪也。”
“嗯。”孫策頷首,露出深思的模樣。
……
“子瑜,聽聞你打算離開江東,往荊襄游歷去。”嚴畯人還在屋外,聲音卻是已經發出,并傳入了諸葛瑾的耳中。
“然也。”諸葛瑾回了一聲,表示出肯定的態度:“吳中之地,我已經游歷了大半,剩下的不足以觀之,當是轉向他處也。”
“此外我弟弟諸葛亮今時居于襄陽左近,我與他久不曾相逢,前面他多次發書信邀我,我當應邀而去也。”
“原是如此。”嚴畯點了點頭,他本來還想勸說諸葛瑾留在吳中,蓋因他同諸葛瑾關系甚密,指望著能朝夕相處,論以經文。
可諸葛瑾打著同弟弟諸葛亮相會的旗號,兄弟之情下,嚴畯自是不好再說些什么了,以免傷了天倫之合。
“子瑜即是往荊楚而去,可是有意出仕于劉荊州麾下。”嚴畯試探性的問了一句,關心起了諸葛瑾的前程。
只見諸葛瑾搖了搖頭道:“此去荊州,只與孔明一會,卻是沒有出仕的心思……嗯,或許荊楚駐足數月,我將往巴蜀、關中游歷去,大好河山,當往視之。”
“關中?”嚴畯眉眼一挑,他似是察覺到了什么:“子瑜莫不是有意出仕于秦王麾下?”
“不好說。”諸葛瑾語氣飄忽,即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多多游歷各處,至于出仕的事情,但憑我之心意爾。”(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