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六月末。
“報,河北大軍于鄴城募集完畢。”
“報,河北大軍先鋒已至黎陽,不日就將渡河進犯白馬。”
“報,烏桓渠帥難樓、蘇仆延等人,統領麾下烏桓騎卒正在渡河。”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條條壞消息遞到了許都的司空府上,曹操神色嚴整,略無懼色,只頷首表示知曉了這些壞消息,表現出一個梟雄該有的沉穩氣魄。
在河北人馬不斷南進的情況下,于今日,曹操頂盔摜甲,腰掛青釭劍,武備齊整,定于今時大軍北上,同袁紹所統領的中軍人馬對抗。
離開司空府前,曹操招來了留守許都的曹昂和荀彧,曹昂是他的長子,也即是他的鐵桿,自當留鎮許都,而荀彧作為他的蕭何,有著足食足兵的大用,固當也留在許都這個大后方。
“昂兒,許都之事,你且與荀尚書商談協辦,若有要事,即刻發書與我。”曹操眸色中難得一抹溫意,他叮囑身高近乎與他平齊,甚至略有超出的曹昂道。
面容青春,神色略顯稚嫩的曹昂拱手應道:“父親放心便是,孩兒曉得。”
“嗯。”曹操伸出手拍了拍曹昂的肩頭。
而后曹操回顧荀彧道:“文若,許都的事情就交付于你了。”
荀彧頷首,同時他察覺到了曹操眉間的憂色,他詢問道:“明公似是有憂心之事?”
曹昂循著荀彧的話揣測了一句:“袁軍勢大,兵多糧足,我軍兵馬即少,糧草亦不是充足,父親可是憂心于此。”
曹操淡笑著搖了搖頭:“袁本初固不足畏也,彼輩兵馬勝于我軍,可驍銳不如我軍,而彼輩糧草多于我軍,也不過是給我軍送上門來罷了。”
當著曹昂和荀彧二位腹心的面,曹操袒露心跡:“吾所憂者,是自許都以南,潁川、汝南之地,郡縣官吏,多是袁氏故吏,而今袁本初大軍南下,彼輩恐會生出貳心,在吾同袁紹相持時動搖地方,舉兵叛逆,到時候吾腹背受敵,大事去矣。”
袁紹,在董卓誅盡雒陽袁氏一門,又袁術渡河北上沒于風暴后,袁紹便是袁氏一門當之無愧的掌門人,而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里遍布天下,尤以潁川、汝南這些豫州郡縣為盛,這些地方的官吏、士人多奉袁紹為主。
在如今袁紹舉兵十萬,虎賁千員,大舉南侵的時候,曹操自知潁川、汝南等地的人心必將有所不定,會出現風雨飄搖的情況,而潁川、汝南作為他的后方,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若是他在前面同袁紹相持,后方的潁川、汝南之地不穩,他豈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