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里我的父母一直是他們眼中的神仙眷侶,事業有成兒女雙全夫妻恩愛和睦。
為了維持這些表面,媽媽不知道犧牲了多少。
終于有一天她實在扛不住了,提出了離婚,并在當天就搬出了家里,爸爸當時態度無所謂,總覺得女人嘛會耍耍性子很正常,等那勁過去了自然會回家的。
姐姐倒是簡單粗暴,直接命令我,他們離婚了一定要讓我選擇跟著媽媽,而她要跟著爸爸,因為離婚將會成定局,這也是家庭另一種延續。
肯定聽姐姐的,姐姐是這個世上除了媽媽外最好的女人。
早在媽媽向爸爸正式提出離婚前,他們都會為一些事情爭吵,只不過顧及到年幼的我,他們會選擇換一個地方。
沒辦法換地方,姐姐就會見怪不怪的捂住我的耳朵與眼睛。
正式收到法院傳票的那一天,爸爸放低身段有試著挽回婚姻,可是晚了,媽媽已經受夠了她一個人操持繁重的事務,而枕邊人始終覺得這是她理所應當做的事。
與爸爸的離婚后,媽媽的狀態肉眼可見的好了,她不光會拉著我去逛中藥材市場,如數家珍介紹起各種藥材的作用,還會帶著我去游樂園,陪我去吃路邊攤。
她其實不想給我報各種各樣課外興趣班,因為她不僅要抽時間批改我的課外作業,還要與老師溝通我的學習情況。
她堅持認為小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快樂樂的,該玩的時候就玩,該教育的時候就教育,因材施教才是最適合小孩子的。
可是爸爸不同意,他認為我是王氏唯一的接班人,不能是平庸之輩,琴棋書畫不樣樣精通對不起我的名字。
后來的我才知道,關于我的教育問題是他們吵架的來源之一。
媽媽的臉上時常掛著笑容,因為她終于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媽媽最討厭就是參加王氏家族的聚會。
王氏家族老一輩大部分出生在民國,刻在骨子里的封建思想并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
不光重男輕女而且還排斥私生子女。
記得有一年,王樂平不知道怎么的和王若勝王若君打了起來,更要命的是,打架的地方就在祠堂附近。
王氏的老長輩們知道后全都跟炸了毛一樣,他們一致覺得晚輩們在祠堂附近打架斗毆等同辱沒了先祖,必須要請家法。
挨板子跪祠堂在所難免。
三人平均每人屁股上都挨了十板子,王若勝與王若君打的痛哭流涕,而王樂平全程沒有哼一下。
我知道這是王樂平這是在強忍,而姐姐卻在邊上悄悄的告訴我。
“打王若勝與王若君的板子其實沒有那么疼,別看動家法的人板子舉的高,其實根本就沒有用什么力,王樂平就不一樣了,他是真的在挨打,二叔家亂七八糟的事太多了,你以后少接觸為妙。”
板子打完后,就是跪祠堂了,王樂平名字沒帶若,沒上族譜,所以他跪在祠堂門外堅硬的石板路上。
而王若君與王若勝兩兄弟則是跪在祠堂里,他們每人膝蓋上均有一個軟墊子。
罰跪兩個小時,他們才跪了半個小時外面就下了雨。
雨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媽媽于心不忍便提出將王樂平領到祠堂里接著跪,族長見我爸爸沒在,只是敷衍了幾句,接著就讓人把我母親支走,同時也順便帶走了我
姐姐性子冷,根本不愿意摻和二叔家的任何事,據她說,雨下了多久,王樂平就在祠堂外跪了多久。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