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在左悉報警之后,很快就趕到了現場。
警戒線拉起,兇手作為尸體被找到、宣告著這個案子雖然沒有終結,但是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
左悉坐在返程的警車上、應付著駕駛車子的老刑警干部以關心為主的話語。
不過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
那些廉價的情節,竟然是真的發生在孟秧身上的。
這讓左悉幾乎感到了困惑。
一個能寫出那種水準小說的人,縱然她可能會表現出和小說內核相反的開朗,但她也應該深刻地體會過那種沉重到無法浮起的痛苦,再怎么把痛苦留給讀者,沒有體驗過,也絕不可能寫出來那樣的東西。
所以,無論如何,她都不應該這么……
庸俗。
左悉想不明白。
警官做完筆錄后、就把她送回了學校,曠課一下午、回來時是坐警車的左悉,暫時取代了孟秧成為了新的討論焦點。
不過因為左悉本身并不怎么出名,所以大概用不了多久,當下的校園熱議話題還是會回到孟秧身上。
再加上左悉面對詢問時,編了個最不容易引起關注的“交通事故糾紛”的借口。
在放學之前,關于左悉的討論已經完全消退了。
而在晚自習結束后,作為住宿生的左悉再次離開了校園。
不過這一次她請假了——因為下午剛剛坐了警車回來,班主任自然給左悉批了假期。
雖然“案件”已經告一段落、她甚至也已經比任何人都篤定地看到了“真相”。
但那只是案件的真相、并非是關于“孟秧”的。
所以,左悉決定……拜訪孟秧的父母。
雖然這個時間怎么算都有些突兀,但是孟秧的父母在打開門后看到了是左悉,并沒有很意外。
畢竟……他們已經從警察那里知道了,左悉幫助警方找到了嫌犯的尸體。
再加上孟秧似乎也和自已的父母提過左悉。
所以,孟秧的父母也照常像是家里來客人了似的接待了左悉。
從這對中年夫婦憔悴的神情與家中擺放的不止一處的全家福照片來看,孟秧的家庭關系很和睦、父母恩愛也很愛她。
而且,對左悉這個女兒的朋友也很友善、親切。
左悉有點冒昧地提出了想去孟秧的房間看看,兩人也沒有反對。
“這里就是孟秧的房間了。”
比起一間高中女生的臥室,這里倒是更像書房——墻上掛著書法作品、塞滿了書的原木書柜靠墻矗立。
同樣似乎是手工打造的木質單人床鋪著樸素的單色床單、枕頭是竹編包著蕎麥和決明子,味道不香、但很好聞。
左悉走到了和書柜一體的桌子前,平日里孟秧大概就在這里學習、寫作。
桌面上擺放著一臺敞開的筆記本電腦。
左悉遲疑了下,按下了筆記本電腦的開機鍵。
電腦沒有設定密碼,一打開就進入了桌面。
桌面上有著一個名為“稿件”的文件夾,左悉點開了文件夾之后,發現里面有著十余個俄文標題的文檔。
但其中,有八個文檔后面用中文標注著“已發布”。
左悉點進去以后,看到了一篇中俄雙語的小說——原文是俄文小說,在最下方有著中文的翻譯。
而這篇文章……
“是上個學期第二個月月刊發表的……”
左悉喃喃道。
這并不是孟秧在寫作的時候同時寫出了中俄雙語的版本……
而是,她抄襲了一篇俄文小說。
甚至……
這甚至都不是孟秧本人翻譯的。
上述文檔來自一個壓縮包,是孟秧的父親通過聊天軟件發送給自已的女兒的。
翻譯者,自然是孟秧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