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臉色很不好。僅從這幾日行軍來看,他的前鋒營與舜鄉軍差距便明顯體現出來。
隆冬苦寒下,他營中軍士個個罵罵咧咧,特別那些運送輜重的民夫,更是個個苦不堪言。行動間拖拖拉拉,反觀那些舜鄉軍戰士,每日行止中仍是精神抖擻,隊列嚴整!
他們行軍時還披掛沉重的甲胄,反觀他部下將士,公然違反大明行軍必須全副武裝的軍律,盔甲兵器,全部交到后軍的輜重隊運送。就這樣,還每天走得要死要活的,全靠陳永福的家丁營督促鼓動。言明解了汝州之圍后,定然重重犒賞,才讓前鋒營保持一定的軍心。
王斗暗暗搖頭,大明內地的官兵,己經全然腐朽了。陳永福是歷史上出眾的人物,他麾下官兵都如此,顯而易見的,李自成如何不在河南之地大力興盛。
王斗與陳永福出兵一樣分前軍,中軍,后軍。李光衡奉王斗之令,領一部騎兵作為前鋒,隨同孫三杰的輜重千總,己經先行到達郟縣之地。隨后王斗與自己余下的幾部步騎。還有陳永福的步騎作為中軍隨后而行。最后是陳永福的輜重隊落在最后,作為后軍。
其實一直到大明,這古時軍中并沒有專門的輔兵,運送輜重糧草,負責軍隊雜務的都是民夫,而民夫一般落在最后。他們行動緩慢。所以從明中葉起,大明興起了專門的輜重營,用來運送糧米,這腹地的官兵,卻沒有這專門的輜重營。
王斗七千兵步騎在內,一個月就要消耗糧草七千余石,加上陳永福的幾千兵,需要的糧草更多。不過王斗估算汝州之戰,當然用不了一個月,在陳永福看到王斗軍中車馬眾多,希望能就便取食王斗軍中糧草時,王斗答應了。
王斗的風格便是一般隨軍一個月糧草,軍中一千二百輛馬車,此次大多隨軍。雖然給陳永福大大減輕他軍隊運送糧草的負擔。不過他軍中的帳篷輜重等物,卻不能使用王斗的車馬,還是需要不少民夫隨軍。
他軍中當然沒有這么多的馬車馬騾,全靠民夫們用獨輪車,或是板車拖拉運送,數百里之地全靠步行,又是寒冬天氣當然極累,一路軍士民夫怨聲載道就可以理解了。
“是啊,到了郟縣,是要讓將士們好好歇歇。”
王斗回頭看了一眼,若有所思地道。
除了孫三杰的輜重千總先行外,余下舜鄉軍運送糧草的八百輛馬車,趙瑄的炮軍千總都隨行中軍之內。只有陳永福為后軍安全著想,著自己兒子陳德領家丁營押運自己的后軍民夫。
開封府到汝州的官道并不好走,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他軍中的騎兵,騎馬步兵,甚至是乙等軍的新軍都好。就是隨軍的那些輜重馬車,還有趙瑄的炮軍千總拖累了行程。
此次王斗隨軍十門紅夷大炮,內中二門紅夷六磅炮,八門紅夷三磅炮。紅夷三磅炮需要一、二匹馬拖拉,紅夷六磅炮需要二、三匹馬拖拉,每遇坑洼之地,還要炮手們上前幫忙。
趙瑄的炮軍千總數百人全體出動,依趙瑄說的,炮軍們不能光訓練不實戰,便是上戰場體驗一下氣氛,每人輪流打個幾炮也好。為了運送這些火炮,從永寧城到開封府幾千里路程,炮軍們也是累慘了。這還是京畿到河南,有一馬平川的便利,若是到湖廣,江南等地,運送輜重火炮,就更為艱難了。
戰爭打的就是后勤,沒有現代的道路及交通工具,出征在外,真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