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下首還坐著一個年在四旬的文人,三絡長須,面目清癯,頭戴四方平定巾,身穿大明舉人樣式的青袍,足踏粉底氈靴。不時撫摸自己的長須,一副胸有珠璣的樣子,不時含笑看向各人。
此人同樣是不久前投靠李自成的盧氏舉人牛金星,能得一個大明舉人投效,李自成更用說非常歡喜。不但對牛金星器重非常,還有意將自己女兒嫁給他。
在牛金星對面,同樣坐著一個文人打扮的人,年在二十許,面如冠玉,頭發整齊用發巾束在腦后,也身著大明舉人的青袍巾服。他微笑坐著,有一種溫潤如玉的氣質,似乎一見就讓人如沐春風。
此人便為李巖,傳其父為故尚書李精白,杞縣舉人,曾出米千石救濟饑民,民間稱其為“李公子”。他與兄長李侔投歸李自成后。李自成如獲至寶,立時委以重用。
李巖也不負所望,助李自成嚴肅軍紀,編立一系列歌謠,提出“均田免糧”等口號,使闖軍迅速發展壯大。
此時李巖微笑坐著,在眾多粗鄙的流寇中有若一汪清泉。他加入闖軍,也是因為對大明朝廷失望,希望得遇明主,實現自己貧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恢復先王之道的理念。
事實上李巖也是一個謙謙君子,與人和善,與闖軍各大小將領都合得來。此時他主要負責饑民的賑濟事宜,在受到賑濟的窮苦百姓中頗有聲望。
不過對李巖,李自成卻另有重用的打算,因為他看出李巖此人能文以武的才能。確實,歷史上李巖受封中營副將軍,岳候,僅次于劉宗敏。闖軍中以軍功為尊,不可否認他的軍事才能,武斷地視之為文弱書生。
……
濟濟一堂的闖軍將領坐著,交談中滿是秦地口音,言談軍務時,主要都是各闖將之間商議。
對李自成來說,他雖對牛金星等人重視,不過他們紙上談兵似的兵法謀略,他并不以為意,論起打仗,他多年血戰而來的本能經驗,可比這些夸夸其談的文人強多了。
他用牛金星,主要是出于管理后勤,制定規章制度,收攬人心,招賢納士等方面考慮。
對宋獻策也是如此,這個以算命占卦為業的江湖術士,在加入闖營后,并沒有在軍事上提過什么卓越的見識。他的軍事才能,甚至并比不上自己麾下高一功,劉芳亮,張鼐,田見秀,袁宗第諸將。
不過這個身不滿三尺的跛子,精通六壬奇門遁法,還有圖讖數學諸能,特別在封建迷信上極有一套。一見面,就袖出一數:“十八孩兒,當主神器。”
李自成當時就大喜,這意思是李氏當興,上膺天命,自己有帝王之相。
似乎中國幾千年,一代雄主誕生時,總會有什么祥瑞讖語,那是霸業的前兆,——除了明太祖堅決認為自己就是乞丐出身,余者人等,都是深信不疑,李自成當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