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闖軍老營中,李自成猛地驚醒,驚疑不定地望向洛陽城的方向。
昨夜劉見義等人內應失敗,對他及麾下各將打擊極大,而且回到西關不久,又傳來澗山失守的消息。
有若平地一聲驚雷,讓李自成差點暈死過去。澗山囤積著闖軍大量的糧草,至少占了全軍的一半。糧草重要性不言而喻,有道是計毒莫過絕糧。失去糧草,闖軍就有潰敗的危險,特別在這軍事連連失利的關頭。
李自成親自帶老營兵趕到澗山,顧不得責罰看守糧草的心腹大將田見秀與劉希堯。連連指揮部將欲將糧草奪回,不料該部明軍極為堅韌,澗山腳下留下累累尸首,也不能攻上山一步。
一直到天色微亮,心力交瘁的李自成在部下的勸說下,才回到原來駐扎老營兵馬的符家屯營地歇息。也不回西關,就近指揮戰斗。不料才躺下不久,就被洛陽城傳來的驚天吼叫聲驚醒了。
……
與此同時。
“將軍的人馬出動了。”
澗山上,空氣彌漫著濃厚的血腥氣,各類闖軍的尸體東一具西一具到處都是,洛陽城的呼叫聲隱隱可聞,望著那個方向,溫方亮俊雅的臉上露出凝重的神情,“大戰來臨了嗎?”
……
“官兵傾巢出動,主力便是那王斗的舜鄉軍?”
很快哨騎一波一波,將洛陽城的動靜盡數報與李自成知曉,他先是一驚,在義軍接連失利的情況下官兵傾巢而出,來者不善。不過李自成性情堅毅,所經大小戰事無數,一生不知遇到多少艱難困苦,很快冷靜下來。
他長身而起,眼中射出寒光:“也罷,就讓我李自成與王斗在野地決戰,看看那舜鄉軍是不是有三頭六臂。”
他傳令:“田見秀與劉希堯不動,繼續監視澗山之軍,三關義軍盡撤到大營,速傳各營當家到老營議事。”
……
崇禎十四年正月十六日,辰時,王斗與陳永福領舜鄉軍及前鋒營軍士合計七千余,從北門向著十幾里外的闖軍大營逼去。
初,洛陽近郊有“攔馬墻”,有零落屋舍,斷垣殘壁,近郊田地溝渠,只以伍、甲、隊分列前行。不過行了數里,大地廣闊荒涼,殘破村落拋在遠處,大軍己是合在一起,列陣而行,軍甲森嚴。
而在前方,便是闖軍那連綿營寨,從北一直蔓延到南邊。
這場戰事牽動了洛陽所有軍民的心,不說守留的守備官軍及鄉勇社兵盡數登上城墻觀看,便是城內百姓也各顯神通,紛紛搶占城內各處制高處。福王朱常洵也帶著宮人,爬上文峰塔的頂樓,努力的向西面張望。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戚將軍這首《凱歌》傳唱大江南北,不但是舜鄉軍的軍歌之一,便是陳永福的前鋒營也是人人傳唱。在這決戰浴血關頭,或是有感,低沉的軍歌從陳永福前鋒營那響起。很快便蔓延到整個軍陣,伴著行軍鼓點,雄壯的軍歌響遏行云。
“干犯軍令兮,身不自由。號令明兮。賞罰信。赴水火兮,敢遲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