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張克儉與王承曾等人的意思,其實王斗心知肚明。
襄陽之戰,雖斬殺了巨賊張獻忠,但這都是王斗部的功勞,與張克儉等人有什么關系?
有關系的,只是他們的失職陷城之罪!
流賊怎么會進城?就算進城后城內還有官兵數千,怎么毫無還手之力,任由流賊肆虐,差點陷藩王于死地?朝廷表完功后,恐怕接下來就是查處這些失職的官將吧!
如今朝廷對武將不敢動,但對文官們就不客氣了,便是張克儉以一道之尊,未來的前景也非常不妙,所以只能從王斗這里想辦法。
張克儉、王承曾溫言解說,便說在捷報上提上數筆。
言流賊進城后,二官,還有與他們親近的一些官吏都曾浴血奮戰,最后還斬賊數十級。在定國將軍的及時援助下,流賊潰逃出城,他們與將軍一起,領軍追殺出城,幸賴祖宗洪福,圣上天威,最后斬得巨賊首級!
捷報功勞以王斗為主,他們為輔,張克儉等人的心思,能保住官位就好,當然,能沾一點功勞更好。
其實張克儉等人很想找個替死鬼背黑鍋,不過找來找去,除了自己之罪,還發現當晚之罪,多在守城的那些官將頭上。然而這些兵將皆是桀驁不馴之人,原降兵叛卒甚多,處置他們,萬一哪天嘩變怎辦,王斗總要離去,不可能久在襄陽。
所以當晚的罪過,張克儉、王承曾二人只能攬到自己頭上,反正有擊殺獻賊的功勞在內,功過相抵,朝廷處置,也不會過份嚴厲。活動一下,上頭最多斥責幾句就完了,自己還落個“護下仁厚”的名聲。
說完后,二人皆是眼巴巴地看著王斗。張克儉更拍著胸脯保證,愿意拿出十萬兩庫銀勞軍,以謝舜鄉軍之恩。
王斗沉吟,今日之戰。張獻忠幾乎全軍覆沒,光首級就砍了一千七百多顆,分出幾十顆給張克儉等人倒沒問題,反正張獻忠是自己所部擊殺便行。
迎著二人期盼的目光,王斗伸出兩根手指頭:“二十萬兩銀子。少一兩都不行!”
“二十萬兩?”
知府王承曾差點叫了出來,不過在張克儉嚴厲目光中,二人還是走到一邊,輕聲嘀咕商議。
張克儉認為可行,可說這些銀子一部分是勞軍的銀子,一部分是舜鄉軍的糧餉,二人己知道舜鄉軍還有數千將士往襄陽而來,連襄陽的在內,計有七千眾。大捷之下,每兵賞三十兩銀子不多。
得勝客兵。或是不得勝客兵,向當地索要賞銀,此時各地皆是普遍,并不以為怪。
歷史上崇禎十五年的時候,為說服左良玉部出戰闖王,時督師侯恂便發帑五十萬兩勞軍。后李自成攻打襄陽,左良玉撤兵至武昌,向楚王索要糧餉五十萬兩,沒得到同意,便兵掠武昌包括漕糧鹽舶。
崇禎十六年。左良玉軍作亂,破建德,劫池陽,時都御史李邦華草檄告左良玉。并用九江庫銀十五萬兩餉之,而身入其軍慰勞,左良玉軍方才稍安。
反正襄陽庫銀不少,只要當地能自己解決,不會造成混亂,解釋得過去。朝廷也不會過多追問。
商議完畢后,張克儉笑瞇瞇地過來,說道:“銀子好說,二十萬兩就二十萬兩,不過那首級……”
王斗說道:“便給你們五十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