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隨口閑聊,不知不覺,崇禎皇帝的腦子又轉到錦州的戰事上去。
……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初七日。
各軍聚于襄陽多時。時羅汝才竄入河南,入英、霍山,與革左五營合。若攻曹、革諸賊,定需湖廣,河南,南直隸幾省夾擊包抄,這聯合幾省之力,非督師大員不可。
時督師楊嗣昌病重不能理事,湖廣巡撫宋一鶴,監軍萬元吉不得服眾,眾人紛爭,軍略不可得。
此時楊嗣昌感覺自己身死不遠,獻賊死,唯一愿望,便是盼著圣旨下來。還有流賊尚未剿凈,需得有人接任自己督師之位,他腦中閃過丁啟睿與傅宗龍的影子,最后還是決定向朝廷舉薦陜西三邊總督丁啟睿。
這些時日,在錦榻之中,能動彈的時候,他便書寫描繪接下來的剿賊方略,又住筆嘆息,自己看不到“一掃寇氛從此靖”那日了。每每到這個時候,他便黯然神傷,覺得自己辜負皇上的期望。
初七日上午,他正在床榻前凝思,忽見兒子楊山松匆匆進來,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喜色,他走到榻前,低聲道:“大人,哨騎來報,天使到了。”
楊嗣昌的眼睛立時無比閃亮:“圣旨來了嗎?”
……
襄陽城內外大軍得到督師之令,集大軍于東郊教場,因為天使要在全軍面前宣讀皇上旨意。
聽聞圣旨來到,再有督師之令,王斗,左良玉,賀人龍,猛如虎,孫應元、黃得功等人,都選出自己最精銳的部隊列陣教場,一時東郊大軍云集。消息傳出,襄陽城百姓盡出觀看,教場周邊,可謂人山人海。
太監劉元斌、盧九德,湖廣巡撫宋一鶴,監軍萬元吉,襄陽兵備副使張克儉皆到,文官在前,武官在后,各人列于演武臺之下。楊嗣昌病重,己是走路不得,只以錦榻抬著,躺在床榻上閉目養神,身邊幕僚親隨不時關注侍候。
正午時分,天使到達,卻是一個風塵仆仆,神色深沉的中年太監,身后簇擁著大群的小太監,錦衣衛,京營戰士等。身側,是點頭哈腰的襄陽知府王承曾,由襄陽眾官一路引了進來。
走上演武高臺,見臺下香案擺放,眾官侍立,全軍肅立,天使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目光掃過臺下,卻見錦榻上不成人形的楊嗣昌,不由大吃一驚,急步走下臺來,關切道:“老先生,你怎會病重如此?”
楊嗣昌道:“王公公,我……我……”
掙扎要下榻來施禮,天使臉有憂色,嘆道:“皇上聽聞你病重,一直關切,若見督臣如此……”
他說道:“老先生便躺在榻上接旨吧。”
楊嗣昌道:“不……不可,快,扶我下來……”
他掙扎著起身,身旁幕僚,親隨只好將他扶下榻來。
天使嘆息著,走上了演武高臺,從身旁太監處取過一個黃綢包裹的錦盒,內有一匣,又從匣內取出黃綾圣旨,高聲喝道:“督師楊嗣昌接旨!”
楊嗣昌顫巍巍跪下:“臣……楊嗣昌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