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高唱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圣人為綱常之宗,必彰討叛除兇之義。時惟欽崇乎天道,所以允協乎輿情。今天理未冺,張氏之惡貫巳盈,天理人心,昭昭不可掩也。元惡誅除,茲當大加升秩,督師楊嗣昌者,功勛卓著,加其太子太保,賜冠服束帶,錦綬纻絲。又內帑銀三萬金,紅絲表里各五百匹,以使獎功之用,欽哉!……”
楊嗣昌膝行向前,哽咽道:“臣楊嗣昌謝恩。”
他泣不成聲,監軍萬元吉,他兒子楊山松,還有眾多幕僚,同樣激動無比,只有左良玉等人暗暗嫉恨。
天使將圣旨交到楊嗣昌手上,說道:“快扶老先生起來。”
又有各樣賞賜之物,楊嗣昌兒子楊山松代父收下。
隨后天使喝道:“宣府鎮東路參將王斗接旨。”
王斗越眾而出,沉穩地道:“臣,王斗接旨!”
天使似乎對王斗很注意,對王斗看了又看,又展開另一個圣旨宣讀。
王斗跪在地上聽著,越聽越是心頭震撼,皇帝的賞賜之厚,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賜軍號,營號,掛“征虜將軍”印就不說了,加封伯爵的爵位可不得了。
話說從周代時,中國就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制,后世的西方貴族制不過按古中國爵位翻譯過來罷。只因為西人強盛,所以世人反對西方爵位制更為了解。
五等爵位千年不變,到了明朝時,只留公、侯、伯三等,革除子、男二爵,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更不要說還給鐵券,這是世襲封爵,并非流爵,難得的榮耀。
相反擢自己為宣府鎮團練總兵官倒不算什么,此時大明各鎮總兵眾多,便如遼東鎮,就有寧遠團練總兵官,遼東總兵,遼東前鋒總兵,錦州總兵等等。
不說王斗心頭恍惚,場中各人也是呆住,猛如虎,張應元,孫應元、黃得功、周遇吉等人雖然嫉妒,還是為王斗感到高興。
賀人龍神情非常復雜,劉元斌與左良玉等人,更鐵青著臉,心頭又是惶恐,又是嫉恨。不公平啊,聽圣旨,他們最多賞點銀兩布匹,而這巧運匹夫,就封伯了,天地良心,真的不公啊。
宋一鶴,萬元吉,張克儉等文官也看著王斗,臉上神情羨慕之極,場下的舜鄉軍將士,更是欣喜若狂。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斗接過圣旨,交給過來的謝一科等人,又有誥券鐵券,誥券又稱丹書,這便是丹書鐵券的由來。
還賜下蟒袍玉帶,那蟒服上有五爪龍紋,與皇帝所穿龍袞服極為相似。能獲蟒服,可謂極大榮寵,楊嗣昌、薛國觀等人,便有獲過蟒服賞賜。皇帝此舉,代表王斗在其心中地位,己經與楊嗣昌等人持平。
又有都督官服腰牌等,這腰牌為象牙精玉所制,最高等的仁字號,上有獨龍蟠云之飾,向為公、侯、伯、都督等佩用。
當年身為千戶時,王斗曾想什么時候能搞一塊仁字號腰牌,沒想到真有這么一天。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