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路,出杏山城,抄錦昌堡,攻清軍之北。
第三路,出松山城,渡小凌河,攻清軍之東。
第四路,主力出松山城,攻清軍之南。
這套戰術方案,遭到洪承疇的斷然拒絕,二人公文塘報往來,鬧到皇帝那去,朝中各員,多有爭議者。
陳新甲立功心切,除游說皇帝及各大要員外,王斗這個強悍的大將,自然也是其重點拉攏對象,所以有了張若麟一行。
作為本兵的頭號心腹,張若麟自然義不容辭,擔當了這個說客。
聽張若麟說完前因后果,王斗沉吟,面對傾國而來的清兵,洪承疇持重是對的,不過持重得十幾萬人聚在一起,就不對了。
陳新甲的方略,有些冒進,不過也有可取之處。
洪承疇這人自負,對自己的謀略深有信心,但他的布置是錯的,自己不可能按他的布置去做,到時怕與之有沖突。
自己也不可能單干,王斗再有信心,還沒自信到一萬多人面對清兵十幾萬人,所以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這張若麟來日作為監軍,是可以拉攏的對象。
想到這里,王斗迎著張若麟期盼目光,緩緩道:“洪督臣老成歷練,辦事實心,帶兵打仗不用說。不過一人計窮,諸人計長,思慮難免有不周之處。彼之方略,有前權,而無后守,此為兵家大忌啊。”
張若麟大喜,王斗雖然沒有明言,不過話中支持陳大人之意,卻明顯可以聽出。
他滿面笑容道:“好好,有忠勇伯這話下官就安心了。忠勇伯放心,來日出征遼東,下官一定全力支持貴軍貴部。”
此后二人談些閑話,拋去張若麟私心功利不說,其精于經史之學,學識淵博,聽他閑談,王斗還是很有收獲的。
其實大明官員能從千軍萬馬殺出,個個歷練文章都非常出色。
區別之處,在于各人,誰私心大于公利,或是公利大于私心罷了。
……
張若麟滿意的領著京師各官去了,回去還有豐厚的儀程送上,各人就更滿意了。
此后王斗全力投入到練兵出征諸事中。
五月下,東路開始麥田收割,雖然干旱,還是取得豐收,各地洋溢著一片歡喜的氣氛。
時間飛快的到了崇禎十四年六月。
十五日,王斗宣布全軍大放假,各軍士回去與家小團聚,二十日前,需盡數趕回軍營,二十一日,大軍出征!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