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柱急急趕到杏山北不遠時,遼東總兵劉肇基的軍隊,正在與數萬清騎血戰。
中伏之后,他也知道不能潰逃,否則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他親領騎兵斷后,讓車營徐徐退出紅夷大炮射程,隨后結成車陣嚴守,不論步騎都縮在車陣里面。
清騎四面圍攻,正在危急,楊國柱趕到,立時救援。
他以嚴整的騎兵陣列迎戰,又讓趕上的步軍在劉肇基車營附近,結成另一個車陣,相互依托而戰。
清騎約有三萬余,看楊國柱列陣,還嘗試攻擊,不過他們戰馬未蒙馬眼,如劉肇基的戰車一樣,楊國柱的戰車前同樣插有長槍,戰車并起時,密密槍林有如刺猬,清人戰馬不敢近。
楊國柱新軍幾輪齊射,劉肇基車營也銃炮齊發,從旁夾擊,攻陣的清騎倒下一些后,立時后退,不再攻擊。
此時明軍大部離得不遠,相持一段時間,見明軍策應嚴謹,并非當年的賀人龍與馬科,無便宜可占,清軍也不敢久待。
所以當日約近酉時,大股大股的清軍,以大量牛馬拉運火炮,徐徐往松山方向退去,這場伏擊戰就此結束,事后雙方都宣稱自己勝利不表。
安全后清點人馬,劉肇基有些喪氣,短短的戰事中,己方士卒傷亡高達一千多人,連先前的車營之戰,全軍傷亡近二千人,戰死者快達一千,還有許多戰車毀去。
而后來的傷亡,本來是不必要的,唉,窮寇勿追,自己老于戰事,怎么連這點都忘了?只怪自己太想立功了,遼東總兵心想。
還好,雖然傷亡一些人馬。毀了數十輛戰車,然自己斬首的四百余顆韃子腦袋還在。
這是最重要的,相對以往明軍對清軍的戰績來說,自己仍算大捷了。當然。不要與靖邊軍相比,那些是能斬首數千的牛人。不過有這些腦袋,自己遼東總兵位子安穩了,戰績一輩子享用不盡。
劉肇基還希望楊國柱為自己掩護,可言此戰并非自己中伏。軍中傷亡,都是虜人大軍急攻下造成的。戰事之慘烈,看這些斬首的首級就知道了。為表誠意,劉肇基可以分一些首級給楊國柱。
看他期盼的眼神,楊國柱唯有長聲嘆息,答應為他掩護,也不要他的首級。
當日,遼東總兵劉肇基飛報大捷,宣府總兵楊國柱附意。此時中軍大部過了連山,快到塔山。聽聞杏山解圍,前鋒劉肇基部更斬首四百余級,全軍振奮。
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監軍王承恩等人相顧大喜,隨軍各總兵各大將同樣大喜,初戰大捷,這是好兆頭啊。而且斬首四百幾十級,超過當初的寧遠大捷了。
心切之下,加之杏山在明軍手中。路途無憂。所以第二日,洪承疇、張若麒、王承恩、遼東巡撫邱民仰,還有眾多兵備,連同一干總兵等。都率護衛營,還有麾下騎兵,急急趕到杏山堡,果然見到遼東總兵斬殺的首級,眾人雀躍。
監軍王承恩核驗后,立時給劉肇基記上大功。又與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飛馬向京師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