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深思之后也極為贊賞,問道:“忠勇伯此法,可是效仿徐軍門當年銃城之舉?”
王斗說道:“差不多吧。”
洪承疇說的銃城,乃是徐光啟當年與陪臣利瑪竇,提議修建的一種三角三層空心式敵臺。不過徐光啟的銃城修建極難,需用大石疊砌,城墻也要極堅極厚,共分為三層,下層安置極大銃炮,中層、上層漸小,算棱堡一種。
自己雖然也使用幾何式的防守方法,不過頗為簡陋,挖些矮墻壕溝便是。
自己依靠的,便是麾下敢戰悍勇的戰士。自己方法雖然防護得力,但若軍士不敢戰,同樣枉然。
而且,這種幾何式防御體系,雖然看來簡單,只是挖壕積墻,但涉及了復雜的土木工程,非積年老匠不可為。不過雖然復雜,自己輜重營中多數學人才,還是可以輕易畫出圖紙,然后依圖施為。
張若麒諸文官深思后同樣極力贊同,眾人認為,依忠勇伯之舉,花費少,效用大,不需大修土木,只需讓輜營戰士,甚至讓民夫來干,挖些土,筑些墻就行,值得推廣。
曹變蛟與王廷臣也極為心動,二人麾下防守五道嶺,同樣可以如此辦理,他們決定等長嶺山工事完結后,回去依樣畫葫蘆。
不過,長嶺山防線,需要很多火炮,王斗聽說遼東總兵劉肇基在杏山之戰時,車營的百子銃大顯身手,殺敵頗多。看來大明的科技,還有許多值得挖掘之處啊,很多武器,自己軍中還沒有裝備。
所以王斗請求洪督支援一些百子銃,布置在長嶺山防線上,洪承疇痛快地答應。此時大明軍中,紅夷大炮不多,不過類似百子銃之類的小炮,還是很多了。
事實也如此,依歷史上松山之戰后,科臣張縉彥關于松錦被圍所提出的十個疑問中,曾提到松山之役,明軍先后動用的戰車和火炮數量。各樣輕車重車,戰車有兩千輛,火炮也有兩千門。
而且歷史上松山城破時,清軍就從城內擄獲大將軍炮一百五十門,大將軍炮之大炮子四千顆,火藥十余房。破杏山、塔山時,又擄獲大小將軍炮四百余門,火藥數萬斤。
可見,明軍小炮是不缺的,洪承疇當場答應支援百子銃五十門,并視以后戰情增加不等。畢竟。長嶺山防線,現在的洪承疇等官將,也是極為重視的。
……
此后眾人前往五道嶺,還有大興堡與東青堡等處巡哨。商議設防之事,甚至還遠到筆架山巡視。
此地作為大軍海上糧秣運輸中轉之地,警戒極嚴,大海上不時有水師巡弋,又不斷有向遼東運送軍糧的船隊來往。
大海波濤洶涌。海濤不時拍打在礁石上,濺起陣陣銀花,很多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官將,臉上都露出驚駭的神情,連靖邊軍各將也不例外。大海,讓人豪情充溢,同樣,也讓不了解的人畏懼。
自穿越后,王斗好久沒看到大海了,看著張滿白帆的船隊。心曠神怡同時,也暗想。筆架山因史書記錄一筆出名,現在有自己到來,后世的史書,會對該地如何記載?
此時遼東戰局,杏山,松山各堡相繼解圍,至于錦州,在今年五月聲援斷絕前,祖大壽曾遣一卒向朝廷報告。言城內糧食足以支撐半年,而材薪則有不足的軍情。
現在才過去兩月,祖大壽有勇有謀,城內守軍不下二萬。雖情報言東奴大軍連續不斷攻打錦州,逼迫明軍前往救援。不過眾人認為,錦州頗堅,不是東虜大軍一時半刻可以攻下的,當務之急,是設立防線。護住后路才是。
所以在一一勘測各處地形后,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五日,長嶺山等處防守之地,緊急破土動工,建寨設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