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明軍自杏山進軍松山當日,錦州南面乳峰山。
乳峰山源于女媧補天的傳說,歷史上清取得政權后,乳峰山又被命名為罕王殿山。來源于當年努爾哈赤逃難,逃到峰頂一塊巨石上連困帶累睡著,傳聞這塊巨石就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靈石。
因為這個原由,后來清政權將這塊巨石命名罕王殿,乳峰山就成罕王殿山了。
其實應該是憨王殿山,老奴自立稱汗王,明人諧音翻譯過來,稱之為憨王,不知為何成為罕王。或許便如紅衣大炮一樣,明人可稱之為紅夷大炮的,殺胡口也變成殺虎口。
乳峰山由無數大小丘陵山嶺合成,面朝錦州一面,大多地勢平緩。面對松山一面,同樣山嶺起伏,丘陵不斷,不過快到主蜂時,山勢略顯陡峭,且嶺前多荒草山石,只可行精銳步軍,不可行騎軍與戰車。
此時乳峰山東側數百米的山脊上,女媧補天處三塊險峻的巨石聳立,有若擎天柱般傲然不倒。
巨石旁,一桿高大的黃龍大傘高高撐起,大傘下,站著一個極肥極胖的清國男子,正是清國皇帝皇太極。明人稱之為黃臺吉,或是洪太,小憨王不等。
此時的皇太極,正對著山下的松山堡處眺望,不知在凝神細想著什么。
大傘旁邊,則站著滿滿的清國王公貴族,各旗旗主,固山額真,貝勒王爺不等。烈日爆曬下,各人汗流浹背,但都不敢稍動,隨他們小憨王樣子,都往山頂下眺望。
而沿著山脊處,又布滿了清國精銳的巴牙喇營軍士與葛布什賢戰士,密密旌旗獵獵。
凝神良久。皇太極冷然問道:“洪承疇,王斗他們,由杏山進軍了嗎?”
鑲藍旗主濟爾哈朗排眾而出,來到皇太極身旁跪下。回答道:“回皇上,正是。”
他說道:“哨騎回報,明國兵威極盛,浩瀚人馬,步。騎,炮交加,人數超過十萬人。”
“他們終于來了。”
清國皇帝眼中寒光閃動,又轉首看向身旁的巨石。
因為老奴之故,清國上下,將乳峰山視為神山,將三塊石視為神石。此時皇太極看著巨石,也不知是否祈求“神山”護佑,還是祈求祖宗英靈護佑,在將要與明軍的大戰中。勝利大捷。
看了巨石良久,皇太極眼神莫名,他淡然道:“回山城,商議應對軍務。”
鼓樂聲中,皇太極開始擺駕,沿著平緩的山脊山嶺,往乳峰山東面奔去。
他說的山城,卻是離乳峰山主峰東側數里的一處原明軍堡壘。
那是一座石筑山城,城池依山勢而建,城內平坦。城外則多山崖。站在山城處,北可觀錦州,南可瞻松山,放眼望去。松杏各堡,各處墩臺,盡收眼底。
乳峰山為錦州城屏障,山城又為乳峰山屏障,地利地勢極為重要。不過該城有一個缺陷,若大軍從乳峰山北面進攻。則堡壘難守,清人圍困錦州多時,該處山城早被清軍占去,反作他們盤據要處。
兩天前,皇太極領精銳親軍急馳到達錦州時,他巡視錦州、松山各地,便將該城作為自己行營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