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點頭,英俄爾岱向來受他器重,本身也很有才能,特別長于理財和外交,幾次出使朝鮮,都獲得圓滿結果,讓自己無后顧之憂,全力對付大明。
此次朝鮮國出兵一萬,供應大量的糧秣,也是英俄爾岱努力結果。
因為英俄爾岱的才華,所以皇太極特令英俄爾岱為戶部承政,擔任次戰大軍的錢糧總理重任,此時他說的話,也暗合自己穩重之議,他贊道:“他塔喇承政勤于職事,真是老成歷練,當為眾卿之表率。”
隨后皇太極目光望向正紅旗主代善,這個老不死的一直沉默,對代善,皇太極心下是忌憚的。
這個老不死的雖退居幕后多年,然統兵出征咤叱風云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資歷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碩托、瓦克達、阿達禮、羅洛渾、滿達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兒孫,勢力龐雜無比,本身也有大貝勒之稱。
崇德元年,迫于他的威望,自己不得不封其為和碩兄禮親王,雖多次打壓,代善也表示恭順老實,自居臣僚。不過內心深處,皇太極一直對其放心不下。
他雖然越來越老態龍鐘,不過就是一直不死,皇太極內心的戒備,也一直不去,此時他淡淡道:“和碩兄禮親王也說說,明軍到后,這仗要怎么打。”
代善咳嗽一聲,溫言說道:“鄭親王軍略布置沒有問題,我八旗大軍一居乳峰山,一居黃土嶺,一居毛家溝,就象幾把大鉗子,狠狠夾住明軍前往錦州的道路,阻止他們救援。”
“各山壕溝石墻頗多,依著險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軍戰力銳氣。又有白廟堡大軍,將來待明軍氣喪,就可以渡過女兒何,進攻杏山,截斷明軍糧道。我八旗軍長于野戰,到時明軍氣喪會戰,就能一鼓而勝,奠定皇上萬世不表的基業。”
皇太極點頭,不置可否,最后用復雜的眼神看向多爾袞。
這個原來的睿親王,經自己幾次打壓,將其由親王降為郡王,又尋到他弟弟多鐸的錯,將其由豫親王降為貝勒,目前看來,他們老實不少,也屢次上奏提出自己的作戰設想方略。
他說道:“睿郡王也說說吧。”
多爾袞恭敬道:“是,皇上。”
他說道:“奴才贊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見,明軍勢大,又兵威正銳,先避其鋒芒,用山險工事耗其銳氣是正舉。他們數十萬大軍,這糧草一天需要多少?若長期相持,怕明國之內非議立起,待其氣喪食盡,大清兵就有可趁之機。我國雖然糧草供應也難。不過上下一心,比起明國來說,我師優勢就多了不少。”
多鐸奇怪地看了哥哥一眼,最近多爾袞活躍不少。對皇太極也表現恭敬。多鐸猜不透多爾袞內心想法,不過他向以多爾袞馬首是瞻,此時連連出聲附合。
只有阿濟格哼了一聲,冷冷地看了多爾袞與多鐸一眼,對這兩個弟弟。他一點好感也沒有。
隨后各臣紛紛贊同,都言明兵甚多,如若速決,恐怕力有不及,采用環松山而營,以待食盡的戰術不錯。
皇太極淡然聽著,心中己有定議,這時正黃旗巴牙喇纛章京圖賴匆匆進來,言明人大軍己到,正源源不斷匯于松山堡旁。
屋內騷動起來。皇太極冷哼一聲,眼中射出寒光:“明軍終于到了嗎?各位臣工,都隨朕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