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鎧徽與劉烈二人,不時拳頭握緊,又松開,又握緊。武定國仍然陰沉著臉,沒有表情,小兵陳寵,則不時呼氣,吸氣,胸脯急促地起伏著。牟大昌蠟黃的臉看不出神情,不過他的眼睛,瞪到最大。
趙榮晟與牟大昌一左一右,以甲長及伍長分居于隊列左右,用最強悍的軍士,護住甲列兩翼。
他們這一甲,處于隊的最前列,一甲后面,就是丁隊的二甲,三甲,四甲,五甲。
隊官孫學圣,緊握著自己的破甲長錐槍,站在隊列的左上側,他的身旁,護衛李淞,持著刀盾而立。
然后他們丁隊的左下翼,就是乙總的丙隊長槍兵,右下翼,則是友總一隊長槍兵。
因為銃兵與槍兵分戰,所以一總槍兵只有兩隊一百人,一千二百的乙等軍槍兵,共分為二層,每層六總六百人。
他們的軍陣分布,便是一個個三疊陣,有若一個個品字形,一隊槍兵為前鋒,然后兩隊槍兵分居兩翼,這樣前鋒突擊,兩翼就可以接應包抄。
他們的戰術,大體如戚家軍作戰:“……第一層戰酣,擂鼓,少緩,又擂鼓,第二層急急沖過前層接戰,前層少整隊伍。鼓又少緩,又擂鼓,第一層又沖過第二層之前接戰,原二層少整隊伍……”
如此一層一波的接替,讓肉搏兵有個喘息休整的機會,也使更多生力軍投入作戰。
因為這古時冷兵器作戰,對體力消耗極大,再強壯的軍士,一般只能堅持個幾分鐘,或十幾分鐘。若體力不支,一身武技便難以發揮,這不比銃兵,只要有扣動板機的力氣便好。
把總官黃蔚,領著總部各官,站在乙總丁隊與丙隊左側。
后部千總田啟明,站在兩個品字軍陣正下方,親自督促作戰。
看著前方的戰事,田啟明也是暗想,看情況,該輪到槍兵了吧?
作為舊軍加入靖邊軍的軍官,其實田啟明等人,對軍功更為熱切。當年田啟明為隊官時,曾在石橋之戰打出風彩,此后一發不可收拾。他也步步高升,從隊官升上千總,與往日上鋒田志覺齊名,更達到了老上級,州城千總田昌國的地步,而且含金量更高。
此時前方的后部銃兵作戰,是由副千總,甲總把總指揮,田啟明親自監督部內長槍兵,自然也再想表現一番。
正在期盼,忽聽步陣中軍傳來鼓聲,田啟明暗叫聲:“好!”
嗆啷一聲龍吟,他一把抽出自己兵器,喝令道:“長槍兵準備!”
“槍兵準備!”
“準備作戰!”
他的命令,一波一波的傳下去。
而前方,潮水般的火銃兵退了下來,那些輜兵們,也用力的將戰車推開,留下槍兵們出擊通道。
所有的長槍兵們,都下意識握緊自己的長槍。
很快的,中軍位置,一聲尖利的天鵝聲響起。
丁隊上下,從隊官孫學圣,到甲長趙榮晟,羅良佐,到小兵韓鎧徽,都握緊兵器,吼道:“殺!”
雄壯的呼嘯中,中軍及各部呼應的大鼓敲得震天響。
突然鼓聲一緊,連田啟明等千總,趙榮晟等軍士,開始跑動。
密密的破甲長錐槍,密密的鮮紅衣甲,密密的八瓣帽兒鐵尖盔,閃亮的臂手,他們軍陣嚴整,如墻而進。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