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王斗等人的面,洪承疇先是慰問,隨后急不可耐地詢問戰果,聽了遲大成報說的斬首數目,不由哈哈大笑。他身旁的邱民仰、蔡懋德等人同樣極為歡喜。
不過洪承疇更關心一件事:“忠勇伯言斬殺奴酋阿濟格,此事可是當真?”
他真誠地希望這是真的,錦州大戰剛開始,己方就戰死了一個總兵,這讓他如何向朝野交待?不過接著斬殺清虜一個郡王,不但功過相抵,而且還有大功勞。
王斗點頭,張若麒神情得意,矜持地道:“自然是真,吾親眼所見,阿濟格被我靖邊軍火炮打死!”
洪承疇環顧左右,期盼道:“王師可有奪得阿濟格尸首旗號?”
張若麒立時神情變得極為遺憾:“未有奪得。”
唉!
場中各人,異口同聲的出聲嘆息,特別吳三桂等人,神情懊惱。
雖然斬殺阿濟格事情確鑿,不過沒有尸首旗號,將來論功,不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因為在大明歷史上,報斬敵酋之事數不勝數,從萬歷末年起,各官將報殺的清國君臣中,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從多爾袞到阿巴泰,己經死了幾十遍了,結果他們還是活得好好的。
雖說有監軍王承恩與張若麒在,可以很好地證實這一點,不過將來朝野紛議,言官紛斗還是免不了。
張若麒冷然道:“雖未奪得奴酋尸首,然斬殺敵酋之事,千真萬確,料想圣上與陳公,定有圣斷,不會冷了忠勇將士之心。”
王承恩也說道:“咱家當會如實向圣上上奏,為前線將士請功。”
洪承疇對此事極為心熱,對張若麒與王承恩施禮,懇切地道:“如此,就拜托兩位監軍了。”
他為官多年。看人老到,自然可以看出,軍功之事,監軍張若麒極為心切。不需要自己言說,他也會活動。監軍王承恩雖然陰冷,但對皇上忠心耿耿,前線之事,應該也會如實上奏。
不過這還需要自己活動一下。料想這些份子銀錢,各官都會出一些。
此后各人都在議論將來功勞之事,看他們喜不自勝的樣子,王斗卻問遲大成道:“此戰我軍傷亡人數多少?”
遲大成道:“稟大將軍,友軍傷亡還未統計,不過我靖邊軍,共傷亡有六百余人,其中,戰死陣亡者一百六十五人,重傷者九十八人。余者是輕傷人數,大多醫治后靜養數日便可痊愈!”
與王斗作戰的各人,便是吳三桂,他們都不怎么關心麾下的傷亡人數,只有王斗靖邊軍,第一時間統計出自家的傷亡人數。
靖邊軍的傷亡,戰死者與重傷者,多集中在騎兵之中,輕傷者多集中在步營之中。
因為騎兵雙方冷兵器沖殺,轉眼間就是生與死的區別。電光石火的一剎那,不是戰死,就是重傷落于馬下。而步兵陣地,有犀利的銃炮。韃子騎兵難以逼近,面對韃子的弓箭,靖邊軍也都披有精良甲胄,箭矢難以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