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斗的方法說來簡單。但若推廣開來,使得大規模的水產品得以進入內陸,不但無數漁民得到生計致富,還可以活民無數,至少沿海的百姓,災荒年時,吃魚總比吃樹皮草根好吧?
當然,這種巨大偉大的歷史意義,此時很多人想不到,不過商人對利益總是敏感的,王斗的初衷只是供應靖邊軍的肉食需求,很多商人卻立時窺到這其中的巨大商機。
在大明朝,養豬養羊養雞養鴨養牛什么的難養,不過這個時代的海魚資源,可謂無窮無盡,雖有魚季之說,不過龐大豐富的魚類資源,顯而易見是不會缺乏的。
想想每年龐大的魚干制作出來,這其中利潤是多少?不說別的,單單在遼東,這數十萬明軍,需要的魚干就是個天文數字。
很快的,此時隨在軍中的鎮東商行會長鄭經綸,帶著大量的東路商賈,拜訪了王斗,提出愿意與忠勇伯分成,除供應靖邊軍的魚干外,還打算將這種魚干運到大明各處販賣。
魚干的名字他們都想好了,就叫王公魚,這其中有鄭經綸等人討好王斗,也有靖邊軍情報司的推波助瀾在內。
不但是東路商人,就是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王承恩,監軍張若麒等人也震動了,還有身在遼東的各位總兵,甚至此時匯集在杏山,松山的眾多商賈們也是心動。
此次大戰,除了官方組織的運輸隊外,還有大量的大明商人為大軍運送或提供糧草,可謂晉商,京商,浙商,徽商齊出。
洪承疇等大員看到魚干代替一部分糧食的意義,畢竟眼下大明供應前線糧草極為緊迫,讓士兵們吃大量的魚干,不但可以補充肉食,還可以節省很多糧草。
畢竟就在遼東打漁,比千里運輸糧食,成本低太多了,以往是鮮魚保存不易,現在有此等良方,豈能不用?
各位商人是眼熱內中利潤,若王斗只是卑微小卒,此等良方他們山寨就山寨,竊取就竊取了,又待如何?
不過此時卻是不敢。
忠勇伯威震天下,若一怒之下,讓他們路遇韃賊怎么辦?各人雖然后臺深厚,很多人與洪承疇,邱民仰,王承恩等關系密切,然不見得后臺會與王斗鬧翻來維護他們。
所以與王斗合作分成是必然。
各位總兵背后,則站著密密的商賈,他們是轄內諸多商人勢力的保護傘或合作人,境內很多產業,都有他們的干股,便若大同歷代總兵,其實便是晉商的代言人之一。
邊軍私通塞外,歷來己久,滿洲未崛起前蒙古強大,那時各邊鎮將官,就己經走私運輸,販賣各類緊俏違禁商貨。發了大財。他們當然不能明面出馬,所以各大小商人,就是他們的合作對象。
這些總兵,當然要為他們背后的商人說話。順便自己也發點財,一時間,言說拜訪王斗的人絡繹不絕。
王斗未想到自己的靈機一動,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最后他吩咐輜重營將官孫三杰與各人商談。達成一系列協議,組建了一個巨無霸似的漁業商行。
這內中,忠勇伯王斗,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監軍王承恩,遼東巡撫邱民仰,遼東諸兵備,還有此時身在遼東的諸多總兵都入了股,還有各省各地的大商人們。
各人協議中。生產的魚干稱之王公魚,并統一使用東路標志,這是眾人不約而同贊同的。
東路現在聞名遐邇,似乎該處生產的商貨,就是優良精美的代名詞。東路的肉瓷罐,舜鄉堡牌的產品,其實己經流到外地,成為許多大明富戶追捧的對象,更別說精良的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