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牛:去了廈門,又轉往上海,現在總算回來啦。
……
明軍出營集結的時候,錦州城下的清軍,同樣出營布陣。
一個個飄揚各色旗號的清軍大小陣列,蔓延了錦州城的北面,西面,還有跨過小凌河的南面。
而此時的錦州城池,早己被寨墻壕溝團團圍困,與黃土嶺,乳峰山的布置一樣,錦州城外數里曠野處的寨墻壕溝,同樣是那種兩溝三墻式。
一道主墻與深深的壕溝,加上兩道略淺的小壕溝,其中第一道壕溝之前,皆打上粗大的木樁,木樁上綁有繩索,掛有鈴鐺,到夜晚時,則在許多木樁旁布置獵犬。
由于是在平川曠野之上,這些寨墻壕溝,其實挖掘修建得比乳峰山與黃土嶺更為高深,彎彎曲曲的主墻,加上墻前的壕溝,繞了整個錦州城達數十里之長。
特別這道主墻,朝向城池的那面,還修筑了無數的垛口,讓圍軍可以從容依垛而守。
因為三道壕溝離得不遠,都在清軍弓箭與鳥銃等火力打擊范圍之內,所以城內明軍若想沖擊出來,是非常困難的。
而且主墻之后,又是清軍各旗的大營,大營前,同樣挖掘矮墻壕溝,等若圍困錦州城,有四道屏障。
加上壕溝前布置有大量的獵犬守護,這些滿洲土狗機謹無比,每聞夜間鈴響,就群起而吠,使明軍的夜間偷襲,往往成為一場空談。錦州城內的祖大壽,曾經嘗試突圍無數次,都難以沖破清軍的圍城。
而且清軍圍得密不通風,使得城內守軍,難以出城打柴,其實錦州城目前糧草充足,就是柴禾缺乏,守軍早己拆屋毀門。用來燒火煮飯,發展到最后,更是很多戰車,都被劈去燒柴。
不但如此。在清軍大規模從石門山等地撤兵后,在錦州城的東面與北面,離女兒河數里之地,同樣一道弧形寨墻拔地而起。同樣是那種兩溝三墻式,而且寨墻更高。壕溝越深,每道壕溝之中,都密布了尖利的木刺陷井。
而在該處,漢軍旗烏真哈超炮營許多火炮,就布置在高高的土墻之上,這些火炮的射程,大多籠罩女兒河水的兩岸,明軍若想從該處過河救援,就要面對這些可怕的防守措施。
若明軍從百股河水地段渡河,除要面對駐扎在亮家山。百股河水兩岸滿蒙八旗鐵騎的沖擊外,漢軍旗烏真哈超營的炮火,同樣可以從側面,對他們進行攻擊。
可想而知,若不是王斗改變攻擊戰略,女兒河兩岸,錦州城的東面與北面曠野,明軍定然尸橫遍野,在該處流盡鮮血。
特別女兒河南岸地勢狹窄,山嶺多。平川地少,兵力布置不開,只能眼睜睜地忍受著對岸清軍火炮的肆虐,使用添油戰術。一點一點地將兵力運送過去。
……
清軍部署嚴整,他們橫截大路,綿亙駐營,當他們展開軍陣時,似乎整個錦州城外的曠野,都被他們旗幟與盔甲的海洋覆蓋。各旗嚴陣以待。就等待明軍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