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牛:隆重推薦平山散人的旁醫左相,很不錯的書,再隆重推薦一本個人看得很爽的書,都市至尊天驕。
……
其實在內心深處,對于漢八旗能否與靖邊軍銃炮對戰,皇太極仍然保持猶豫與惶恐,不過在清國中,能給靖邊軍大規模殺傷的,除了烏真哈超炮營與漢軍銃兵,己經找不出別的優良炮灰,只能趕鴨子上轎了。
那日靖邊軍火炮的犀利表現,也給皇太極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靖邊軍防間頗嚴,直到現在,清國細作,也未能得知他們的火炮發射秘技,不過按孔有德的布置,大清炮營,還是可以發揮優良戰力的。
清國君臣,細細謀劃此次決戰,情報所得,小凌河邊的吳三桂,馬科、唐通幾部,約有兵馬四萬多人,不到五萬,錦州城內,也有兵馬超過二萬。
不過圍城兩年多來,錦州守軍,早己疲憊不堪,就是祖大壽數千本部,一樣疲倦非常。
對峙這些時間來,清國也早己摸清,馬科部的山海軍,各營傷亡頗大,不論官將軍士,皆是怨聲載道,各營士氣低落,處于崩潰的邊緣,面對種種不妙情形,身為總兵的馬科卻無力彈壓。
唐通只會自保,小凌河邊,有戰斗力的,唯有吳三桂的寧遠軍。
對峙以來,該部表現出眾,他們不但擋住乳峰山清軍的側擊,還攻占了小凌河北岸與女兒河北岸某些狹小地帶,多少支援了錦州城部分物資供應,如運進一些柴禾等。
安排中,仍以代善的滿洲正紅旗、杜度的鑲紅旗應對祖大壽與城外吳三桂等人。
此次出征,滿蒙漢各旗,幾乎全丁而出,連各牛錄下的余丁,也隨軍出征不少,二旗各有牛錄三十余,再加兩個附屬的蒙古正紅旗、鑲紅旗。計有旗丁二萬七千人左右。
最初圍城時,代善與杜度等人,只有旗丁約一萬五千人聚于錦州城下,余者安排在義州。
然明清在女兒河對峙來。皇太極又從義州抽調了一部分兵力,所以該處只剩七千的滿蒙正紅旗、鑲紅旗旗丁,不過三萬余負責屯田運輸的跟役與阿哈未動。
因為得知草原消息,皇太極己下令義州的清軍戒備與注意防守。
杜度雄心壯志,揮舞拳頭:“錦州與小凌河邊。雖有明軍號稱超過六萬,不過明軍可戰的,只有祖大壽數千人,吳三桂萬余人,奴才等有兵四萬余,定可大破明軍,將他們剿于城下。”
隨同杜度等圍困的,還有超過兩萬的阿哈雜役,那些雜役,很多是各牛錄的余丁。同樣善射善戰,緊要關頭,一樣可以派上戰場,阿哈們也可以頂一頂。
雖說圍城這么久,各旗傷亡了一些人馬,但在杜度心中,他們兵馬打王斗不行,打吳三桂等人,還是尤有余力的,所以對此戰充滿了信心。
只有老代善頗為慎重。他向皇太極建言:“王斗偏師自塞外逼來,雖不知是真是假,也當提高戒備。奴才以為,可從雜役中挑選一些余丁。參與義州城守,還可將一部阿哈抬旗,這些奴才感恩之下,定然竭誠為大清效力。”
義州守軍,己經有七千人,由岳托次子洛洛歡統帶。他們有城池作為依靠,若再挑選雜役協守,更將一部分強壯忠誠阿哈抬旗,義州的防守更為無憂。
皇太極心想:“姜是老的辣,老狐貍就是老狐貍,未預勝,先預敗,只要后路無憂,大軍盡可在前線安心作戰。”
他不動聲色道:“便如禮親王所言。”
此次決戰關鍵,是正面戰場,還有斷絕明軍后路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