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證明,人類是最擅長學習的文明,包含一切種族在內。
當然,不包含那類以少統多的民族,因為一旦學習了先進文明,就是為自己的種族挖掘了墳墓,所以,他們必然壓制主體民族,使國家越發走向愚昧與黑暗。
洛陽之戰后,闖軍大敗,李自成蟄伏的那段時間內,或許,受王斗刺激很深,也經過深深反省,李自成復出后,開始遣官將鎮守城池,還設立營伍,分給田地,努力訓練精兵。
不過可能受王斗刺激過猛,與麾下幕僚文人商議后,李自成竟喊出“五年不納糧”的口號,這也是王斗帶來的效果之一,歷史上,李闖是呼喊三年不納糧的。
當王斗看到這個情報時,不由笑了,對麾下道:“我都第二年就要納糧交稅,李賊還五年不納糧?等著死吧。”
他是有理由說這話的,李闖部下,動不動就幾十萬,上百萬,不納糧,龐大的兵力,軍隊開支,糧餉來源何處?只得再次堅持流寇作派,吃大戶,勒索當地地主豪紳,拼命劫掠各地城池。
這種作派,前期可以,還不穩定,后期必死。
退一萬步說,就算李闖奪得政權,然天下再無可劫掠之處,可否不再納糧?肯定不行!
然習慣了免費的百姓,若對他們收費,瞬間就從恩人,變成刻骨的仇人了,升米恩,斗米仇,古之名言,這瞬息失去民心不說,天下還有可能再次變得大亂。
所以說,“迎闖王,不納糧”——一句話,就斷絕了李自成的正規財政來源,也證明了其人短識,麾下無人,更別說。交糧納稅,還是基層政權組成的重要功能。
李自成打老了仗,戰術上是非常高明的,然戰略上太短視了。所以最終避免不了,為他人做嫁衣的命運,后世被戲稱為嫁衣王,不是沒道理的。
當然,此時李自成喊出的口號。具有無比強大的力量,無數百姓蜂擁加入,其在河南府分田分地,極得民心,在官兵進入后,拼命的抵抗。
此時,新任三邊總督傅宗龍,剛到陜西不久,在洛陽城破后,就接到朝廷的嚴令。速速出兵,征剿流賊。
與河南一樣,陜西各地旱蝗肆虐,供應征剿官兵糧餉,力不得支,最后盡括關中兵餉以出,當地怨聲載道不說,出征的官兵,沒有得到足額的糧餉,一樣牢騷滿懷。
臘月。傅宗龍總算出兵,領川、陜兵數萬,以賀人龍、李國奇為將,這些官兵。軍紀談不上好,又是客境作戰,免不了燒殺搶掠,河南府一些逃竄到陜地的地主豪紳,也帶了一些鄉勇隨同還鄉,更是兇殘無比。
所以一出關。一路就反抗激烈。
此時河南府留守大將劉芳亮,也是飽經軍伍一員大將,采用誘敵深入之術,暗中在缺門山設下伏兵。
連復數城,官兵士氣高昂,不知不覺就中了埋伏。
各地明軍,他們不是靖邊軍,哨騎能力低下,中伏是家常便飯,劉芳亮盡伏精銳于林中河邊,譜一接觸,秦兵立潰,賀人龍第一個跑,李國奇從之。
二人率家丁精騎,日夜不停,一路跑到靈寶,只拋下總督傅宗龍,還有大部川、陜兵馬被圍。
河南府源源不斷的闖兵趕來,將傅宗龍等圍得水泄不通,傅宗龍幾次突圍,都不得出,檄傳賀人龍,李國奇救援,二人皆不至。
臘月二十七八,秦師食盡,傅宗龍殺馬騾以享軍,明日,營中馬騾盡,殺賊取其尸分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