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個時候,大軍的糧草供應,更加困難,饑寒之下,將士已經免不了搶掠。
初時,二人還含淚斬殺了一些搶掠官兵,最后止不勝止,偷偷出營搶掠糧米者不絕。
曹變蛟嘆息:“真不知,永寧侯當年不劫掠,是如何千里行軍的。”
此時,初出征時的意氣風發盡數不見,環繞在二人心中的,是對前途的茫然。
……
崇禎十五年正月,清順治二年,盛京。
清順治帝多爾袞,志得意滿的撫摸崇政殿上的皇帝寶座,千爭萬奪,這張座位,終于還是落在自己的手中。
在他心中,皇帝的寶座,早應該是自己的,當年太祖皇帝,就有意將座位傳給自己,未想給皇太極搶去了,然輪了一圈,還不是回到自己手中?想到這里,多爾袞滿足地大笑起來。
與歷史情況不同,此時二白旗實力雄厚,豪格更死,福臨一個幾歲的小屁孩,當然不能與多爾袞爭搶。
人心惶恐,危難關頭,滿洲人需要的,是多爾袞這樣的狠角色,而不是福臨那樣,還可以吃奶的小屁股。
代善,濟爾哈朗等大臣,也不想大清發生內亂,所以都對多爾袞妥協了。
加上蒙古人支持,二黃旗旗主大臣,更沒有能力抗拒多爾袞的力量,所以在皇太極死后,沒什么爭議的,皇帝寶座,就落在多爾袞的手中。
當然,各方對自己表示支持,大清團結的呼聲又很大,所以多爾袞為快速登基,也作出一系列的妥協。
繼續用大清國號是一,善待福臨是二,登位后沒怎么清洗是三,眼下情況看來,這些措施還是得力的,迅速穩定了大清國內局勢。
當然,留給多爾袞的,還有令人焦頭爛額的破爛局面。
遼東大敗,光滿洲兵,就戰死了一萬多人,盛京城內,幾乎家家披麻,戶戶帶孝。
此外還死傷很多蒙古兵,漢八旗更是幾乎完了。
外藩蒙古各部,很多部落,也慘遭王斗搶劫,還是來回兩次,到處光光溜溜,若無大清救濟,很多幸存部落,一場風雪過來,可能就會永久的消失在草原之中。
更不談,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各部,他們之所以投靠清國,還不了為了順勢占便宜?眼下便宜洞占到,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一部分蒙古人離心離德,已然不可避免。
更重要的,先前經過皇太極苦心經營,清國已然隱隱的,對大明形成了包圍。
眼下這種包圍圈,不出意外的,已經破洞處處,有等于無了。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