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琴在旁邊聽的清楚,見自己兒子趙小五又要出門去龍塘村。
她看了一眼窗外,趕忙攔住趙小五和茍老三:
“小五,老三,你們兩個別急,這外邊還下著雨呢,等雨停了再去吧,正好趁這個時間把飯吃了。”
說著,孫月琴就招呼趙桃和趙改和她一起去做飯。
趙小五一拍自己的腦袋,暗道自己真是急糊涂了,外邊還下著雨呢,自己急個啥。
等孫月琴她和趙桃趙改做好午飯之后,趙小五招呼茍老三坐下吃飯。
茍老三這頓飯吃的那叫憂心忡忡,時不時的就看看窗外的雨停了沒。
趙小五見他這幅樣子,忍不住調笑道:
“三哥,你現在是越來越正派了,對村子里的事情這么上心!”
茍老三被趙小五說的滿臉懵,剛開始還沒明白什么意思。
過了一會兒,他才反應過來
只見茍老三一臉尷尬的嘿嘿一笑,隨即就無奈的說道:
“我上心個屁啊!你還不了解我啊,我是想過來看你們,這才答應村長的。”
“我這是擔心我媳婦兒,也不知道她現在吃飯了沒有?!”
茍老三說起啞女的時候,臉上全是幸福的笑容。
他們吃了午飯之后,雨是越下越大,一直等到下午快三點鐘,雨勢都沒有減小的跡象。
茍老三擔心在家的妻子和老婆,決定先冒雨回去。
趙小五不想這么大的雨讓他自己走,也決定跟他一起走。
只見趙小五對孫月琴說道:
“媽,這雨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停,我先跟著三哥去趟龍塘村。”
“你們在家也要小心,如果這雨晚上還不停,你們晚上的時候就輪流值夜。”
“別的我不擔心,就注意點兒咱們村的河水就行,一但河水上漲的又快又多,你們就趕緊往后山上跑。”
趙小五這么說并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在后世這樣的事在蘭花溝經常的發生。
偏僻和水災也導致后世的蘭花溝,整個村子都沒有幾戶人家了。
之后,稍微有點條件的人家,就都搬到了縣城里。
剩下的八九個老人實在是故土難離,還一直生活在這個萬城縣最偏僻的山溝。
直到將近五十年后的今天,還來蘭花溝的人只有三種人:
第一種就是回老家的人,剛開始經常回,過年更是必須回來,還得住幾天。
后來啊,一年就回來兩三次,除了過年就是上墳。
在之后,過年也不回來了,上墳也是匆匆的來,匆匆的走。
第二種來蘭花溝的就是旅游的人了,他們這條山溝溝,在后世也是萬城縣最原始奇絕的地方之一。
第三種就是收山貨的人,只不過后世不能打獵了,有些藥材也是保護植物不能采
但是有一樣他們這里的特產,也很受城里人的喜歡,那就是奇石。
對于奇石這種東西,喜愛者,見之如獲至寶,不愛者,得之棄若敝履。
后世的趙小五和文秀雖然已經六十七歲了,但仍然身體很好。
這都歸功于文秀,曹老爺子把自己一身的醫術全都毫不保留的傳給了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