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叫他們怎么能不忌憚?
再有八大晉商與項德達等官員,被崇禎全砍了。
這容不得他們不擔心,崇禎這是在為新商稅清掃障礙!
而就在京師表面風平浪靜,暗地里風起云涌的時候,崇禎派出的傳旨太監,也已經來到關寧。
供桌香案,沐浴更衣。
孫承宗率領一眾將領在督師府接旨。
傳旨太監站在大堂正中,展開圣旨,高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獲神靈庇佑,以渺渺之身托天下君王之上,肩挑日月,已有三載。”
“朕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愧大明列祖,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念之有,朕欲使與民更始,惠萬民之國策,恐有傾天之變。”
“故此,朕詔令關寧督師孫承宗,方內若不寧,或興兵災,或興人禍,糜有兵革,京師高危者,爾等邊關將士未得詔令,不得班師回朝!”
“如若有為此詔令者,可為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什么!
孫承宗等將領,聽到這里,渾身猛然一震,他們不顧禮儀,滿臉震驚的抬起頭來看向傳旨太監。
崇禎這一道圣旨的意思,很簡單。
崇禎命令孫承宗等邊關將領,若是京師有失,不得班師回朝。
如若有違背這道詔令,擅自領兵回京勤王的人,便是國賊!
這讓孫承宗不解,京師到底發生什么事情,會讓崇禎下達出一道這樣的詔令?
這怎么可能!
孫承宗周身一眾將領面面相覷,臉上充斥著難以置信。
而傳旨太監卻繼續宣讀圣旨,道:“帝師孫承宗,文武雙全,老成持重,可為國之柱石,望卿深體朕意,鎮守邊關,萬無一失,勿使北狄入主中原,以至五胡亂華,暴元再現華夏,乃至天下百姓糜于水深火熱!”
“欽此!”
孫承宗等將領聽到這里,這才明白崇禎的用意。
原來崇禎是為了防備韃子入關,才有此圣旨,讓他們在京師有危之時,不得班師回朝。
眾將領都不由為崇禎的心胸與格局,為之敬佩!
可孫承宗卻還是有些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他們邊軍也是大明之軍,君父若有危險,他們豈能坐視不理?
還沒有等到孫承宗開口,傳旨太監又道:“孫督師,陛下還有口諭。”
“陛下說了,煌煌中國,倘若我大明治下百姓,坐上九五之位,于華夏而言,無傷大雅,左右不過是換了一家一姓坐江山!”
“可若是讓韃子入主中原,坐了江山,五胡亂華,暴元再現,大明之百姓恐于水深火熱。”
“你我君臣,也將會成為千古罪人!”
孫承宗和眾將領聽到這話,不住眼眸微微泛紅,心神震顫!
這是何等的胸懷,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是何等的格局,才會有如此旨意!
換了一家一姓,說起來簡單,可這卻是萬里江山!
若沒有海乃百川的氣魄,誰人能夠割舍的下!
孫承宗依舊不能接受這樣的旨意,道:“敢問公公,如若陛下有失,大明有失,我等這些邊關將士,就猶如孤魂野鬼,如若不入京勤王,我等該何去何從?”
孫承宗說到這里,他那雙渾濁的老眼中,已經蓄起了幾分淚水。
他做了一輩子的明臣,生是大明之臣,死是大明之鬼!
從萬歷到崇禎,三朝元老,他為大明終其一生!
豈能輕易割舍大明!
“孫督師,陛下也說了,倘若大明有失,你們可以率軍投降,但陛下只有一句話,請孫督師記住。”
“不惜一切,不能讓韃子入關!”
傳旨太監的聲音不大,卻鏗鏘有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