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百官們大多數都持有不同的意見。
“父皇,兒臣現在雖然沒有查看過戶部的賬本,但兒臣也略有所耳聞,國庫里的銀子都堆不下了,又修建了好幾個大倉吧?”
“而且,第一商會還在源源不斷的運送銀子進入國庫。”
“這件事情可否屬實?”
朱慈烺不卑不亢的說道。
說到這里,崇禎臉上就有些得意,道:“沒錯!”
“現在大明的國庫比歷朝歷代,任何時候都要豐盈!”
這可以說是崇禎最為得意的事情,兩年以前,國庫窮的連老鼠都不進。
現在呢!
國庫的銀子堆都堆不下,好幾次擴建銀庫,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吧?
崇禎看過戶部的賬本,近三年的時間,國庫的銀子從毛都沒有一根,到了驚人的三億多兩!
三億多兩啊!
這是何等的恐怖!
低得上大明巔峰時候十多年的稅收!
而且,這還不算開支,這是純余盈下來的。
大明朝廷現在可謂是真的富得流油!
試問,還有誰?
不說大明,往前說大宋,號稱最為富裕的朝代,都比不上現在的大明吧?
這叫崇禎如何不驕傲?
這也就是為什么先前朱慈烺說,趁著現在地沒有人種,田地價格跌到谷底的時候,大肆購買,崇禎沒有反對。
原因無他!
不差錢!
今年,崇禎大肆修路,都是上千萬兩,上千萬兩的往下撥!
這還不算賑災的,軍餉。
就這,今年國庫還有豐盈,國庫還要擴建!
這就是崇禎的底氣!
“父皇,兒臣以為,朝廷的銀子并非是商會,將這些銀子攢著,對于朝廷而言,非但無利,反而有害!”
“以現在國庫豐盈舉例,兒臣不算細賬,平均下來,從改革至今,不過兩年,一年國庫進賬一億五千萬兩,十年是多少十五億兩,二十年是三十億兩……”
“一直這樣下去,大明百姓們的銀子全部進入了朝廷國庫里面!”
“百姓們買不起東西,那么第一商會制造出來的東西,誰來買?”
“沒人買了,第一商會就不掙錢,不掙錢就會倒閉!”
“而且,還會影響到整個大明商會,他們的東西無人能買,大家都沒有銀子!”
“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朱慈烺振聲道:“這樣大明還能夠活下去嗎?”
崇禎和文武百官們紛紛愣住了。
不得不說,朱慈烺這話說的很有道理。
大明國庫的錢從哪里來?
從百姓們手中來,不管是商稅也好,海關稅也罷,最終買單的通通是百姓。
大明朝廷把銀子都收來了,這銀子總得有個定數吧?
朝廷銀子多了,百姓們手里的銀子就少了,那還有誰會去買東西?
沒有買賣就沒有稅收,朝廷的銀子就會越來越少,只出不進!
這樣的弊端,或許當下還看不出來,可是,像朱慈烺所說,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甚至是五十年以后呢?
將會讓大明徹底墜入萬劫不復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