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何嘗又不明白這些,但是,他不想朱慈烺冒險了。
“烺兒,你說的很對,但是,朕還是不能同意你,朕除了是一國之君,還是你的父親,朕不希望你冒著天大的風險去遠征西方諸國!”
“朕管不了三代之后的事情,也管不了大明未來,朕希望大明能夠千秋萬代,可是朕也知天理,沒有永遠的王朝。”
“而且,如果你一旦出事,你讓朕將皇位傳給誰?”
崇禎情真意切的看著朱慈烺,悉心勸說著,道:“現在雖然大明的強勢,如在朕崇禎這一朝,天下也都在宣傳朕是一個明君!”
“其實,朕很清楚,這些功勞都是你的,朕很清楚,大明未來也只有交到你手中,才會越走越遠,所以,朕不準你親征!”
“如果你非要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大不列顛帝國開戰,朕可以派遣沈壽岳的寧海軍,前往!”
“總之,你不行!”
朱慈烺愣了愣,他看著崇禎眼眶都紅了,自然也能夠感受到這是崇禎發自肺腑之言。
崇禎一開始就已經將他當成了接班人,而且,是非他不可。
朱慈烺也能夠理解崇禎。
“父皇,兒臣明白你的苦心,沈壽岳前往自然是讓人放心的,但是兒臣想要的,不僅僅是將西方諸國打敗!”
“打敗他們容易,可是將他們的精神擊敗,將他們的文明打垮,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兒臣想要的不僅僅是當下的勝利,這只是一時的勝利!”
“兒臣想要的一百年,兩百年,甚至是更長更久的時間,讓這些人無法顧及大明,無法再入侵大明!”
朱慈烺誠然道:“兒臣不希望一百年,兩百年以后,他們再次拿著武器,入侵大明,在大明的國土上,耀武揚威!”
“兒臣要將他們全部打趴下,要讓他們聽到大明的名號,就瑟瑟發抖!”
“要在他們的靈魂上印下最為深刻的記號,大明是不可冒犯的!”
“誰若是敢隨意侵犯,必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歷朝歷代以來,為何中原王朝屢次式微之后,就會被外夷入侵?”
“兒臣認為,有兩點,一是中原王朝無力遠征,二是仁義禮智信在束縛著我們!”
“而今,大明已經具備了遠征的實力,國內平穩,錢糧具備,軍隊與戰艦戰斗力極高,武器先進!”
“我們不應該讓仁義禮智信束縛著我們的手腳,我們的文明乃是數千年傳承下來,匯集了無數先輩的智慧!”
“而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傳承,那是因為數千年以來,我們中原王朝經歷了一次次血的歷史總結出來的經驗。”
“因此,您,乃至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都不會贊同,大明主動去攻伐其他的國家,哪怕是大明國力強大,也是如此。”
“更多的臣子會建議您,應當好好教化他們,應該將大明的文化傳承傳授給他們,讓他們明白什么叫仁義禮智信,讓他們明白大明天朝的良苦用心。”
“可是,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會擁有大明的文化傳承,理解大明的良苦用心。”
“一如倭國!”
“自漢唐之始,中原歷朝歷代,無不是對倭國授之以漁,多加教化。”
“可是倭國呢?”
“只知小禮,全無大義,與披著衣冠的禽獸無異,在中原王朝一次次式微的時候,他們不知恩圖報也就罷了,反而還不斷的趁火打劫,殺燒搶掠!”
“難道倭國不是一直向大明朝貢的嗎?”
“可是,嘉靖年間,他們就開始不斷的入侵大明,不斷的殺燒搶掠,這近在咫尺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
“兒臣請父皇贊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