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使臣是打前站的,以后還要擔任一段時間隨員,幫助駐朝公署組建。”
“諸位有什么人選?”
洪承疇被皇帝任用,呂圖南自然放下了心,知道皇帝雖然不愿意洪承疇在朝廷任職,卻沒有刻意壓制官位。
以此來看,皇帝沒有刻意壓制他們這些晉江人的意思,所以他當即向皇帝舉薦道:
“原翰林院編修姜曰廣曾出使朝鮮,不攜中國一物往、不取朝鮮一錢歸,為朝鮮君臣稱贊。”
“此人出使回來,奏疏中沒有頌美廠臣,被魏逆和原國子監司業林焊、翰林院修撰莊際昌、翰林院編修朱繼祚、翰林院檢討胡尚英和丁進同日并處,科臣虞廷陛也因為不支持建祠被斥。”
“如今魏忠賢、陸萬齡等人已經定罪,臣請起復這些人,恢復他們原官。”
對此點頭應允,朱由檢道:
“姜曰廣有出使朝鮮的經歷,就讓他再去一次。”
“追敘之前功績,起復為翰林院修撰。”
“林焊等人也可以起復,翰林院的恢復原官,其他人回京候缺——”
“官位有空缺時,再任命實際職位。”
同意把這些人召回,朱由檢卻沒有全部恢復原官,只打算在有職位空缺時,再任命那些官員——
好不容易把閹黨濫封的官員罷免掉,朱由檢可不打算大規模起復官員,造成新的冗官。
想到莊際昌的名字,朱由檢道:
“莊際昌是萬歷四十七年的狀元,怎么還只是當狀元時授予的從六品修撰?”
“就是按磨勘法,他現在也該有從五品。”
“讓他出使朝鮮,回來后提升品級。”
一般的進士朱由檢不會在意,莊際昌這個萬歷四十七年的狀元,朱由檢卻是記得的。
尤其是孔貞運在那一科只是榜眼,這就讓朱由檢記得更深了。
想到孔貞運已經被自己提拔為侍郎,再讓莊際昌擔任翰林院修撰實在說不過去,朱由檢打算派他去朝鮮出使,回來方便升官。
而且這個人有狀元名頭,應該能震震朝鮮君臣,更好說話一些。
同時,朱由檢還想到了萬歷四十七年的探花陳子壯。對這個和陳子龍名字相近的人印象更深,知道這兩人都是殉節忠臣。
兩人他都讓錦衣衛查過,陳子龍暫時沒有消息。陳子壯卻曾在翰林院擔任編修,因為拒絕給魏忠賢生祠寫匾額,父子同日削籍。
想到這件事情,朱由檢道:
“原吏科都給事中陳熙昌、翰林院編修陳子壯,同樣起復。”
“陳熙昌回京候缺,陳子壯提升為修撰。”
這種殉節忠臣,應該重點培養。
《小腆紀年》:
八月,高明破,實蓮戰死,子壯、而炫俱被執。械至廣州,我總督佟養甲處以極刑;寸磔之,投骨四郊。
嶺南三忠:陳邦彥、陳子壯、張家玉
佟養甲下令將陳子壯處以鋸刑,從頭而下鋸成兩半。“遍召廣州諸降臣,坐堂上觀其受刑以懼之”。
劊子手鋸不下去,陳子壯大呼:“蠢奴,鎅人需用板也!”
粵方言中將鋸說成界,所以今天“界人須用板”這句話仍在廣州父老當中流傳。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