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了定計,朱由檢打算等駐朝使臣進京后,決定具體方略。
對于經歷過大禮議的大明而言,朝鮮國王的做法,一點都不稀奇。
而且大明的文官在經過大禮議的教訓后,能想出很多辦法,對付朝鮮國王的這種行為。
他們的這些辦法,在大明是基本上用不到,卻可以用在朝鮮,讓朝鮮國王嘗嘗厲害——
經歷過一次大禮議的大明文官,一定會讓朝鮮國王知道,什么是同樣的招數不能用第二次: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冊封朝鮮國王的生父生母。這樣就穩固了他的皇位,讓他不得不接受。
但是朝鮮國王用追封父母打擊非功臣的事情,同樣也泡湯了。
而且大明還可以同時冊封其他人爵位,逼朝鮮國王一同接受。
大明為朝鮮國王追封他的父母,看起來是幫助他穩固皇位的大好事。但是事情卻不能簡單看,經歷過大禮議的大明君臣,都知道朝鮮國王是想用追封父母的事情,區分大臣中誰愿意投靠他,又有誰不愿意合作。大明直接追封朝鮮國王的父母,就打斷了這個過程。會導致朝鮮國王無法區分敵我,無法穩固權勢。
同時,大明冊封朝鮮貴族爵位的事情如果被接受,就意味著朝鮮大臣除了效忠國王之外,還有效忠大明這條路。
他們完全可以越過朝鮮國王,直接和大明接觸。
尤其是大明使臣常駐朝鮮后,這些人就更有依靠了。
朝鮮那些不愿意屈從國王的非功臣,很有可能依附大明,繼續和朝鮮國王作對。
確定了這個方略,朱由檢除了需要精通權謀的官員負責這件事外,還需要挑選一個朝鮮貴族,冊封他的爵位——
他需要有人能制衡朝鮮國王,拿捏朝鮮君臣。
這個人選,最現成的就是光海君。朱由檢詢問毛文龍道:
“能聯絡上光海君嗎?”
“如果朕冊封他為伯爵,他會不會接受?”
毛文龍有些驚訝,不知皇帝為何要給光海君封爵,回應道:
“光海君被幽禁在江華島,陛下要冊封他,他自然會接受。”
“但是他名聲太壞,而且曾里通后金。”
“臣以為保住他性命就可以,不用冊封爵位。”
沒有聽毛文龍的勸諫,朱由檢道:
“光海君不管怎么說,都是大明正式冊封的國王。”
“他的性命大明要保住,地位也不能不明不白。”
“冊封伯爵之后,光海君的地位就算定了,朝鮮國王不用再擔心他重登王位。”
“朕打算把濟州島封給光海君做領地,讓他成為實土封君。”
“光海領的官員,參照大明王府。以正五品長史司管理領地事務,下設政務署、廷尉署、衛尉署。左長史主管政務,右長史主管司法。再設正五品參軍府,管理領地軍隊。”
“毛卿久在朝鮮,要多幫襯著光海君。從東江鎮選幾個人才,擔任長史和參軍。”
毛文龍聽得驚訝,很快就明白過來。皇帝明面上是讓光海君建立領地,實際是從朝鮮分割出濟州島,交給東江鎮管理。
這讓他心中興奮,沒有了勸皇帝不冊封光海君的想法,舉薦道:
“臣的姻親沈世魁,按陛下的命令應當從東江鎮回避,臣舉薦他擔任光海領參軍。”
“至于長史一職,東江鎮暫時沒有人可以擔任。”
“臣這里有個人選,就是不知當提不當提?”
對毛文龍主動把沈世魁調走很是贊賞,朱由檢道:
“有話就直說,不用有那么多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