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南關嶺,兩邊相距十五里,像葫蘆腰一般。”
“臣在進京之前見了登萊巡撫孫國禎,還曾和他商議在南關嶺筑墻,把建虜牢牢攔在外面。”
實在沒想到孫國禎還有這等見識,朱由檢更加覺得此人是個人才,當即就批復道:
“南關嶺城墻要盡快建起來,旅順一定不能丟失,要作為朝廷進攻的支點。”
“還要多派探子,讓遼南百姓知道,大明沒有放棄他們。不能讓他們失望之下,徹底投靠后金。”
說著,朱由檢道:
“遼南的兵力也要加強。”
“只設一個參將不行,要有兩三個營,設立旅級單位。”
“為首的就稱為旅將,當做副總兵看待。”
“這個人選,伱和孫國禎推薦,一定要選個可靠的人。”
“修建城墻要盡快,而且要多設堡壘,讓旅順固若金湯。”
“需要多少錢糧,你讓孫國禎籌措,需要朝廷支援就報上來。”
對旅順極為重視,因為朱由檢發現,自己似乎在遼東找到了破局點。又仔細詢問旅順的地形,看看旅順能屯兵多少人。
毛文龍仔細介紹,對皇帝如此重視旅順很是欣喜。把旅順的地形一一介紹,把周圍的島嶼也畫了出來。
聽到毛文龍說旅順的西側是雙島,并不是個島嶼。朱由檢奇怪地看了毛文龍一眼,總算知道了歷史上他被斬殺的地方。原來就是在旅順這個軍事要地,袁崇煥矯詔把毛文龍給砍了。
如今這件事當然不會發生,朱由檢覺得單單是避免這件事,自己就對得起毛文龍。
看著旅順周邊各島,還有和皮島、覺華島的航線,朱由檢又想到了大明在海上的優勢,覺得應該整合起來整體規劃,不能再這樣各自為政。
遼東和旅順距離天津的海路這么近,完全能通過海路運糧,更加方便補給。
尤其是那個覺華島,他覺得遼東的旱鴨子實在用不好,不如分割出來,專門讓水師統領:
『俞咨皋快來了吧?』
『我在八月底下令召俞咨皋進京,現在都快三個月了,他也應該到了。』
作為俞大猷的后代,俞咨皋在收復澎湖時立功,朱由檢覺得他應該比北方這些將領更擅長用水師。
可以再設個水師提督,專門負責水戰和運輸事宜。
對俞咨皋有些期待,朱由檢期望他能夠探索把北方散亂的水師整頓一下,發揮更大作用。
如果大明的水師堪用,完全能以旅順為基地,在遼東海岸線四面出擊,讓后金防不勝防,救出淪陷遼民。
甚至水師強大了,還可以學習歷史上鄭成功的戰術,逼后金遷界禁海,放棄沿海各地。
《崇禎長編》崇禎元年四月:
登萊巡撫孫國禎陳六事:
一議修旅順。南閱旅順,乃登萊門戶,與皇城島相隔一帆風耳,迤北即金復要區,路接遼陽。
苐形勢孤懸,號稱難守,唯南關嶺一線之路,兩邊相距十五里,如葫蘆腰聯之則一,截之則兩。
宜于山嶺之上鳩工筑墻,復建敵臺,多偵探以為防衛,精選水陸官兵,多造沙唬舡只,統以大將,佐以參游,宿重兵于此,一面訓練,一面耕屯,不費內地牛菽。
而又分撥沙唬舡只灣泊南北汛口,聞此地沃壤,密邇蓋套,可守可屯。陸兵從金復,舟師抵蓋套,協力齊奮抵海州、牛莊。此恢復之至計。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