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官員起復為實職,必須要有特旨。”
“六十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一次起復一任。三年任滿之后如果沒有新的特旨,那就自動離職。”
“七十歲以上的,一次起復一年。每年都要有特旨留任,否則自動離職。”
對此考慮很久,朱由檢道:
“例如韓爌,他今年已經六十二歲,如果三年后沒有旨意留任,那就從內閣自動離職。”
“長城督師王象乾,今年已經八十二歲。朕會每年都派太醫檢查他的身體,然后決定是否留任。”
“讓這樣的老臣在邊疆奔波,朕心中實在不忍。”
“科道官員要監督這件事情,記得到時候提醒朕。尤其是吏科給事中,對這件事情負責。”
這是在無中生有創造交換條件,用來和群臣商議。資政院還沒有設立,就被朱由檢拿去討價還價。
朝堂上年紀大的大臣聽到皇帝的提議,都是心中一凜。
他們知道這個制度如果實施,以后很可能用于所有六七十歲的老臣。這些上了年紀的老臣如果還想在朝廷擔任實職,那就必須有皇帝特旨。
這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不利了。意味著沒有皇帝特旨,他們到時候就要自動離任。
但是讓他們直接反對,這些人卻有點不敢,擔心被人盯上,然后被彈劾“戀棧權位”——
尤其是剛剛被皇帝授權監督這件事情的科道官員,可是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
這些科道官員可不管六七十歲以后的事情,他們大多還年輕,需要升遷機會。彈劾一位大臣、讓大臣去職,那是實實在在的功勞。而且能空出官位,讓下面的官員有更多的升遷機會。
甚至給科道官員加任務的朱由檢,都打算在老臣敢反對時,詢問他們是不是想當司馬懿。
不過,還沒有等他問出這句話,已經超過七十歲、而且負責官員起復的吏部尚書房壯麗,卻向皇帝請求:
“臣今年已經七十三歲,時常感覺力不從心,屢次以老病乞休。”
“只是陛下信重,才不得不擔任吏部尚書。”
“懇請陛下在臣擔任吏部尚書一年后,讓臣致仕回鄉。”
“七十歲以上老臣只用擔任一年實職,實是陛下優待。”
直接把皇帝提出的制度用于所有七十以上官員,并且以身作則,在自己身上實施。
朱由檢聞言大喜,對房壯麗愈加滿意。他當然想把致仕起復規定用于所有六七十歲官員,以便以后更方便拿捏老臣的官位。但是又擔心這件事引起的反彈太大,所以從致仕起復官員說起。
如今房壯麗主動請求,可以說幫他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這讓朱由檢心中極為喜悅,和顏悅色地道:
“房卿老成持重,朝堂上實在離不開你這樣的大臣。”
“明年的事明年再說,房卿安心任職。”
房壯麗心中感動皇帝的信重,但他真的不想干了。
一是他確實年紀大了,有些力不從心。而且當今皇帝是個能折騰的,他擔心自己這樣下去會累死。
二是他沒有翰林院經歷,升到吏部尚書官位就到頂了,不可能再升更高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