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這次廷推大學士,就有了十一個候選人。這些人有在朝、有在野,照顧了閹黨、東林黨、中立派,群臣都很滿意。
他們都知道當今皇帝對候選人很是看重,這十一人只要被列入候選,即使無法被選上,多半也會任命其他職位。所以群臣之前都很熱情,在候選人上積極推薦。
按照以前的慣例,大學士廷推出兩人,或者是三四人。
朱由檢擔心自己中意的人選不上,讓他們廷推四人。自己到時候看需要,看看選誰入閣。
這十一個人他大多沒有偏見,但是最中意的,應該是徐光啟。這個人在后世的名氣大,朱由檢對他最熟悉。與其讓不知根底的大臣當大學士,自然不如用徐光啟。
但是徐光啟的資歷卻有點低,而且他熱心西學,讓一些傳統的儒家官員看不慣。能不能被廷推上去,朱由檢并沒把握。
今日增加大學士,實在有些突然,朱由檢沒有提前準備,只能順其自然。看群臣把徐光啟排在第幾位,能不能列入最終候選。只要能排在前四位,朱由檢就打算多增加幾個大學士。反正名額的事情,還是皇帝說了算。
懷著這個心思,朱由檢讓群臣按之前制定的計票法推選。楊景辰匆匆命人寫了選票,讓有廷推資格的臣子勾選。然后進行計票,得票多的在前。
閹黨的官員,大部分主推來宗道,也有很多人推楊景辰。畢竟楊景辰是皇帝的心腹,這件事幾乎眾所周知。很多人認為選他入閣,符合皇帝心意。
但是朱由檢其實并不想楊景辰入閣,而是想把他留在吏部。畢竟房壯麗已經確定明年離任,楊景辰這個左侍郎有資格接替。他需要有個心腹在吏部,掌握官員任命。
楊景辰先前在自己列入候選后,也是猶豫了一會兒,既想入閣當大學士,又想著擔任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也不錯。以如今的朝堂格局,吏部尚書的權勢并不弱于大學士。
最終他揣摩皇帝的心意,決定留在吏部。示意呂圖南等人,一起推徐光啟。他知道這個人很受皇帝重視,早就被皇帝起復,打算推舉他入閣,用來討好皇帝。
至于東林黨和傾向東林黨的官員,大多不愿意推選李騰芳。很多人按照家鄉籍貫,轉而推選他人。
但是東林黨在廷推這件事上,如今的影響力并不大。按照慣例,大學士是五品以上官員廷推,如今朝堂上這一級別的官員大多是閹黨,他們寧愿推選中立派,也不愿推選東林黨。
其他的袁可立等中立派官員,有的同情東林黨,卻不完全阿從。讓他們毫無原則地推選東林黨的官員,這些人是不愿做的。
這樣一個局面下,最終廷推的結果,當然是來宗道為正推,鄭以偉、徐光啟、何如寵三人,排在來宗道后面。
這個結果,讓發現楊景辰小動作的朱由檢很是滿意,認為楊景辰明白自己的心意,把徐光啟推了上去。
接下來就是想辦法把來宗道否決掉,讓徐光啟上去。
正當朱由檢想著用什么理由時,東林黨的官員已經開始發難。他們不愿意來宗道這個閹黨大臣入閣,讓內閣六位大學士有五人是閹黨。
當即就有人指出,被定為首逆同謀的崔呈秀母親死去的時候,禮部尚書來宗道題復恤典,直曰“在天之靈”。先帝看到時艴然變色,用御筆圈出此四字。
來宗道這樣的附逆官員,不應該成為大學士。
朱由檢聽到這件事,也是艴然變色。緊緊盯著來宗道,詢問他是否有這件事。
來宗道無法否認,只得承認這件事。
朱由檢不愿他這個阿諛魏忠賢的人入閣,當即就下令道:
“來宗道以頌美定為第六等,念在登極功勞上,允許原職致仕,轉為資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