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國史的事情確定后,自然要任命總裁官。
《國朝紀事》還好說些,萬歷以前的事情,對現在影響不大。朱由檢任命黃立極為總裁官,沒有多少人反對。
但是《三朝紀事》,反對他擔任總裁官的就多了。很多人都擔心黃立極以《三朝要典》為本,編纂《三朝紀事》。
在這些人的反對下,朱由檢考慮之后,任命道:
“《三朝紀事》和先帝實錄一同編纂。”
“英國公張維賢、成國公朱純臣、定國公徐希皋擔任監修官。”
“大學士黃立極、孫承宗擔任總裁官。”
“大學士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韓爌、鄭以偉、徐光啟,資政大臣朱國禎、來宗道,一起擔任副總裁官。”
“大學士鄭以偉同時兼任總纂官,負責具體編纂。禮部尚書溫體仁、刑部右侍郎孔貞運,一同擔任總纂官。”
“資政大臣來宗道同時兼任總校官,起居郎余煌、倪嘉善擔任校勘官,負責校對勘誤。”
“其余纂修官員,由翰林院官員兼任,總裁官、副總裁官挑選。”
把這些職位明確,朱由檢任命中立派的大學士鄭以偉,負責具體編纂。同時讓身邊的兩位起居郎擔任校勘官,以便在發現不合心意的內容時,讓他們以校正名義修改。
這個任命,照顧了方方面面。群臣大多都很滿意,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為了保證這些書籍順利完成編纂,不至于因為有人離職中途中斷、導致錢糧虛耗,朱由檢又下令道:
“國朝紀事和三朝紀事、先帝實錄這三部書,都由來宗道擔任副總裁官和總校官。”
“編纂這三部書籍的前期準備工作,由來宗道負責。主要是確定書籍體例、需要避諱的文字,以及編纂圖書所需要的筆墨、錢糧、人手等后勤事項。”
“明年三月的時候,朕要知道編纂這些書籍需要多少纂修官。翰林院也根據需要招收庶吉士,負責這些圖書編纂。”
這是把來宗道廢物利用,負責這些書籍編纂的前期準備和后期把關。朱由檢相信來宗道這個曾經向魏忠賢獻諛的官員,知道現在應該要聽誰的。這幾部歷史書籍,都要按他的想法編纂。
群臣聽到之后,對這個決定沒有什么好說的。誰讓來宗道現在沒有實職,有時間做這些事。
他們就是想負責這些書籍的前期準備,還沒有那個時間呢!
所以副總裁官和總校官的名聲,來宗道是要定了。
一些想要青史留名的官員,對此很是羨慕。但是讓他們辭去實職,他們卻又不愿。只能看著來宗道,獲得這個機會。
同時也讓他們再次感慨,皇帝真的是記得登極功勞,就連來宗道這種在先帝彌留之際向魏忠賢獻諛的官員,都有這么多優待。
其他比來宗道罪行輕的,自然更不用擔心。
這讓九卿中唯一沒過關的薛鳳翔,心里更加放心。知道自己即使被趕下去,也能當資政大臣。
同時他心中在思索著,自己要不要主動請罪,像孟紹虞那樣能夠留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