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的情況,卻和孟紹虞有很大的不同。不僅是因為他曾上疏稱頌魏忠賢四十七本,情況比孟紹虞嚴重得多。還因為他掌管的工部,負責魏良卿等人的府邸建造,比當初建造信王府還用心。
皇帝如果記著這件事情,他主動請罪就是撞到槍口上。那時皇帝多半會把他趕下去,而不是繼續留任。
他必須要想點別的辦法,才能保住工部尚書職位。
想想為了升到這個位子,不惜依附魏忠賢那個閹人,薛鳳翔當然不甘心仕途就此完結。
這讓他開始考慮著,要不要像楊景辰那樣徹底投靠皇帝,當皇帝的心腹。這樣名聲雖然不好,實權卻實實在在的。沒看到楊景辰即使牽涉到逆案,都沒有影響升遷速度,明年就很有可能成為九卿之首的吏部尚書了。
有這個例子在前,薛鳳翔也開始考慮當皇帝的心腹。依附皇帝的名聲,至少要比依附閹黨強。
朱由檢不知道薛鳳翔的這些打算,但是對如何處理薛鳳翔,他其實有點糾結。
薛鳳翔的附逆行為是確定的,按情節應該定為第六等。如果朱由檢想把他趕下去,像來宗道一樣定罪就行了。
但是呢,一來朱由檢的夾帶里沒有人,把薛鳳翔趕走之后,工部尚書這個職位即使空出來,他也沒有心腹可以任命。
二來六部尚書到現在已經被他換了四個,郭允厚也即將被換。剩下的薛鳳翔朱由檢實在不好繼續再動,以免讓人覺得自己對先帝舊臣沒有耐心。
所以朱由檢對工部暫時不想大動,打算讓薛鳳翔留任一段時間,等自己調整工部時再把他換掉。
這個考慮,薛鳳翔猜到了一點,所以他認為自己有成為皇帝心腹的機會。皇帝把吏部、禮部、兵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門都調整了一遍,戶部也幾乎確定了要調整,只是要等待畢自嚴到來。沒道理工部就會例外,不進行任何調整。
事實上,薛鳳翔已經從欽天監聽到了一點度量衡調整的風聲,這正是工部管轄的事情。可見皇帝是想要調整工部的,只是在等機會。
這讓他覺得自己只要主動提出調整工部,那就能成為皇帝的心腹,獲得留任機會。
但是這里面的難度,又讓薛鳳翔有點望而卻步,心里有些畏難。
別看工部的排行六部最末,他這個工部尚書在九卿中也沒有多高的地位——如今在常參會議上的發言權很小,甚至都不如通政司。
但是工部卻和戶部一樣,是涉及錢糧的衙門。每一點細微改變,都關系很多利益。
他敢動別人的利益,就有人敢和他拼命。這和其它部門的改動,都有很大不同。
事實上,朱由檢也知道這種不同,所以把戶工二部放在最后調整。戶部尚書郭允厚和工部尚書薛鳳翔,現在還在留任。他只是從內廷派出御馬監掌印高時明,監督戶工二部支出。打算在有得力的大臣輔佐后,再進行具體改制——
別看登極以來調整的衙門那么多,朱由檢其實卻很謹慎。寺監的調整不用說,這些都是邊緣衙門,出現問題也不是什么大事。吏部他只是調整了兩個侍郎的分工,兵部就是把車駕司換成軍械司。更多的是通過任命官員,讓房壯麗、楊景辰、袁可立這些大臣管理。
只有完全務虛的禮部和三法司,朱由檢的調整幅度才很大。把很多衙門劃給禮部督導,又把三法司整體改制。
這樣的改動雖然涉及很多權力分配,卻大多集中在朝堂上面。朱由檢以附逆罪名撤換一批官員之后,完全能夠實現。
但是戶工二部的調整,就不知會涉及多少利益了。萬一有人在調整過程中上下其手,事情會很嚴重。
在沒有得力官員擔任兩部主官前、在都察院等監督機構調整完善前,朱由檢暫時不打算對戶工二部進行大調整,免得出現問題。
他現在的主要目的還是掌權,調整朝堂上的權力分配。然后再想辦法刷新吏治,把自己的意志貫徹大明各地。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