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明海疆都管起來!”
這九個字,聽得俞咨皋熱血沸騰,甚至眼睛都有些紅了。
他預想過自己進京后會被皇帝重用,卻沒想到重用到這個程度。
這分明是把大明海疆都交給他,以后在大明的海洋上,他就是代表朝廷的第一號人物。
這里面的榮耀、還有蘊含的利益,由不得俞咨皋不激動——
皇帝給出的名和利,實在是太大了。
不顧袁可立等人的臉色,俞咨皋當即向皇帝謝恩,斬釘截鐵地道:
“海上收稅之事,臣一定竭盡全力。”
“請陛下給臣三年時間,臣一定把沿海的衛所官兵,全都能養起來。”
朱由檢哈哈大笑,似乎對俞咨皋很是贊許,但是對他有信心用三年時間就把沿海衛所官兵都養起來,卻是極為警惕:
海軍如果能把這些人都養起來,是不是能打造獨立王國?
這種國中之國的事情,朱由檢絕對不允許。
所以他立刻說道:
“在海軍衙門成立海關總市舶司署,簡稱海關總署,負責在各處港口收取關稅,市舶提舉司劃入。”
“原市舶司提督太監,轉任海關總署監督太監。”
“內府監設立四海銀行,負責關稅存放和海軍支取。”
“所有沒繳納關稅的船只,海軍衙門都有權緝捕,勒令補繳關稅。”
這個權力,讓俞咨皋喜出望外,袁可立等文官也沒話說。
因為廣東、福建兩個市舶司在萬歷年間復設后,一直是內廷太監在管理。為了這件事情,文官和皇帝沒少扯皮。
如今皇帝把兩個市舶司劃歸海關總署,原本的提督太監,只有監督職責。
這讓他們覺得,當今皇帝對閹宦橫行很警惕,在削太監的權力。
這種好事,他們歡迎還來不及,怎么可能反對。
萬一皇帝改變想法,以太監為首領成立總市舶司衙門,那就很不妙了。
可以說,朱由檢是放棄了內廷對海關稅收的控制權,換取了海關總署的成立。
這對朱由檢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卻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市舶司在內廷控制下,根本收不到多少稅收。在文官和海商的抵制下,內廷很難分潤海上貿易利益。
而且市舶提督太監也有很多肆意妄為,為自己撈取好處。他們撈的那些錢,在死后直接被地方三司瓜分,根本到不了內廷。
所以朱由檢干脆把這一塊讓出去,授權海軍去收關稅,為朝廷增加收入。
這種完全為朝廷財政考慮的做法,贏得了文官的一致稱贊,換取了海關總署的順利設立。
至于朱由檢悄悄埋伏進去的四海銀行,則被他們忽視。
成立海關總署之后,自然要確定設立幾個海關。朱由檢道:
“海關總署暫時由海軍護軍使親管,可以在沿海各省設立分署,以護軍都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