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的衛所,今后三年要逐步轉交給海軍衙門。”
“海防道、巡海道,也要改為海軍護軍都尉,由海軍護軍使直管。”
“每個護軍都尉,管轄一個海防區。”
按之前把兵備道改為護軍都尉的辦法,朱由檢直接把那些海防道、巡海道,改為海軍護軍都尉。
如此一來,海軍在文官中就有了基本盤。這些官員的人際關系、還有他們負責的事務,同樣會帶到海軍衙門。
袁可立作為兵部尚書,對于增加下屬護軍都尉不可能反對。
吏部尚書房壯麗,更是老神在在,似乎這件事和他沒有一點關聯。
按照慣例,布政使、按察使是三品以上官員廷推,府州縣正佐官和九卿屬員作為常選官,選授遷除一切由吏部,監司官員是序遷。
分巡道員通常是布政司參政參議、按察司副使僉事,都是按慣例序遷,吏部能插手的地方很少。海防道、巡海道改為護軍都尉,以后由兵部遷除,吏部當然不會閑著沒事阻攔。
這件事的麻煩不在于分巡道,而是更高級的、有海防職責的官員。袁可立道:
“天津巡撫專飭海防,下屬有海防游擊。”
“還有浙江總兵,曾經總理浙直海防,廣州也有海防參將,這些將領怎么辦?”
這些亂七八糟的官位,讓朱由檢更覺得海防需要整頓,海軍事務要統一,所以他立刻說道:
“南方暫時維持原樣,從北方開始調整。”
“天津巡撫的海防職責,轉給駐扎在天津的海軍護軍使。”
“設立天津海防區,以護軍都尉和參將管轄,專門負責海防。”
“往北遼東寧遠、山海關一帶,設立遼東海防區。向東遼南一帶,設立遼南海防區。再向東皮島一帶,設立東江海防區。”
“這三個海防區,都以護軍都尉和參將管轄。如果戰事緊張,不止需要一個營,可以設立旅將,以旅將管轄。”
“山東的青州海防道、登萊道等,改為青州、登萊、膠東三個海防區,設護軍都尉和參將管轄。”
黃河這時候還在奪淮入海,并沒有在渤海西南部沉積泥沙。所以青州一帶的海岸現在是能航行的,之前也設有海防道,被朱由檢轉為一個海防區。
至于登萊那就更重要了,甚至要分成北面的登萊海防區和南面的膠東海防區,負責這個半島的海防。
以上七個海防區,被朱由檢優先設立,由海軍衙門統一管理。
但是海軍衙門還有海關總署等機構,以后南方還會有更多海防區,所以朱由檢斟酌之后,仿照后世的軍區,下令道:
“這七個海防區,統稱北海軍區,由海軍護軍使和海軍提督直管。”
“因為戰事需要,遼東海防區,同時受遼東督師和遼東提督管轄。”
“東江海防區和遼南海防區,同時受遼南提督管轄。”
“海軍提督俞咨皋,負責整體規劃和調遣。”
遼東、遼南、東江三個海防區都有提督兼管,天津海防區更是海軍護軍使的駐地。
俞咨皋這個海軍提督只能完全管轄山東的三個海防區,卻要駐扎在旅順前線。這讓他頗是不安,說道:
“臣能不能從福建調來船只和官兵,增強旅順兵力?”
大明最大的敵人就是后金,朱由檢對這個要求滿口答應,說道:
“當然可以!”
“為了增強海軍出擊能力,朕授權你從沿海水師之中,挑選精兵強將和精銳艦艇,組建海軍第一艦隊。”
“第一艦隊主基地在旅順,為了過冬和海防需要,另在登州威海衛和萊州膠州灣設立分基地,設分艦隊做后衛。”
“第一艦隊由你這個海軍提督兼任總兵,再設旅將管轄分艦隊、參將管轄各營。”
“艦隊的構成仿照鄭和艦隊,除了寶船暫不需要外,可以分為戰船、糧船、坐船、馬船,分別負責作戰、后勤和人員馬匹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