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京城的朱由檢,自然不知道鄭芝龍的想法。更不知道自己把俞咨皋調到京城,讓福建少了一場戰事。
此時,他正在忙著把孫承宗送走,把這個人趕去遼東。免得孫承宗成為京城和北直隸東林黨的核心,把東林黨重新凝聚起來。
仿照天啟皇帝派孫承宗督師的前例,十一月二十八日,朱由檢御門臨遣,賜予尚方劍、坐蟒,文武百官入朝祝賀,內閣輔臣送至崇文門外。
如此隆重的禮儀,表明了對孫承宗的看重。而且朱由檢為了讓孫承宗在遼東打開局面,專門從內庫撥出五十萬兩銀子,補發遼東欠餉。
可以說,不管內心對孫承宗的看法如何,朱由檢在明面上都給予了禮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這個歷史上全家殉國的老臣支持。
已經六十五歲的孫承宗,對這個禮遇表面上感激涕零,心情卻比上一次去遼東時要凝重。
他知道,自己這次要面對的,不僅是建虜這個敵人。還有遼東的驕兵悍將、已經逐漸成氣候的遼東本土將門。
尤其是他是因為柳河之敗去職,遼東官兵隨后卻取得了寧遠、寧錦兩次勝利。他這個大學士督師的話,對遼東那些取勝的驕兵悍將還好不好用、遼東將門會不會順從地從關外遷出去,都有些無法確定。
這讓孫承宗知道,他這一次上任的險惡,還要超過之前。
遼東的煩心事之外,孫承宗更憂心的,是皇帝明面上對他禮遇有加,實際卻沒有那么信任。雖然遼東那邊算是完全交給他了,但是薊鎮、天津、登萊、遼南等地,卻幾乎分了出去。
這次送他去遼東也是如此,和他一起獲得尚方劍、被送到崇文門的,還有毛文龍、俞咨皋兩個提督,兩人分別獲得了內庫撥出二十五萬兩餉銀。
可以說,皇帝是借著送他的機會,提高武將地位。所謂的御門臨遣、賜尚方劍,被皇帝當成了登壇拜將儀式。
毛文龍、俞咨皋會不會聽他指揮,會不會按照他的方略行事,孫承宗并無十足信心。
不過想到被皇帝派去毛文龍那里擔任護軍都尉的前遼東總兵馬世龍、和俞咨皋搭檔的海軍護軍喻安性,孫承宗又有些安心。
他知道,馬世龍這個心腹愛將,一定會聽從自己指揮。喻安性這個東林黨人,也會尊重他的命令。
有這兩個人在,遼南、海軍并不會完全脫離他的控制。皇帝雖然給了遼南和海軍很大的自主權,卻不是完全沒有制衡。
對皇帝的手段,他心中極為佩服,認為這樣一個皇帝,有可能中興大明:
除閹黨,撫察罕。
皇帝登極才三個月,就做出兩件非常大的功績。
相比世宗嘉靖皇帝來說,可謂更勝一籌!
知道很多人都在拿當今皇帝和世宗嘉靖皇帝做比較,孫承宗也悄悄比較過兩人,得出的結論就是——
當今皇帝比嘉靖皇帝更強,而且更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