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為不完全奉行中國之道、歧視漢人南人,只能成為半華半夷之君。
他后面的元朝君主把綱常越來越敗壞,甚至完全成了夷狄之君,在中國的天命完全失去。
所以太祖應運而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成為新的中國之君。
大明的天命和正統,也是由此而來。
理順了這一點后,群臣都松了口氣,對《大明禮法公約》中的“大明由太祖驅逐胡虜開創”,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就是大明天命和正統的來源,難怪皇帝要把它寫在禮法的開篇。
將來的大明皇帝只要不違背這一點,天命就不會失去。
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在大明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為了鞏固這個成果,朱由檢道:
“《元史》成書倉促,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如今元朝的性質既定,應當重新修元史。”
“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當然是贊同了,因為編撰史書,是能青史留名的功績。
尤其是《元史》是公認的粗疏,甚至里面還把太祖稱為“賊”。
只要認真編撰,新修的《元史》一定質量更好,取代舊元史的地位。
他們紛紛看著皇帝,期盼能成為總裁官。
沒有讓他們失望,朱由檢道:
“新元史修撰,以大學士韓爌、樞密同知袁可立為總裁官。”
“大學士施鳳來、李國普、楊景辰、徐光啟、溫體仁、鄭以偉,禮部尚書成基命、太常寺卿錢謙益、太學祭酒劉宗周為副總裁官。”
“錢謙益兼任總纂官,負責具體編纂。陳子龍、艾南英等擔任校勘官,嚴查華夷之辨。”
“搜集各方史料,以黃帝紀元撰寫。”
正式確定了新元史編撰工程,讓錢謙益等人加緊編撰。
得到這個任務的錢謙益,心情激動不已。
因為他知道這不但是青史留名的大功績,修成后還一定會被賞功,說不定就是成為卿相的機會。
所以他下決心要好好修,一定要讓新元史符合皇帝的心意。
為此,他特意向皇帝請示道:
“新元史如何修撰,請陛下示意?”
朱由檢對新元史的想法很多,修史也是為了現實服務,此時就叮囑錢謙益道:
“元朝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新元史應該稱為《蒙元史》,涵蓋蒙古帝國和元朝的歷史。”
“從蒙古部落出現到成吉思汗鐵木真一統蒙古、建立大蒙古國,再到元朝建立,為上卷。”
“元世祖忽必烈改大蒙古國為大元,到元朝君臣被太祖驅逐,為中卷。”
“元朝殘余逃亡草原后的事跡為下卷,到林丹汗受封順禮王臣服大明為止。”
“至此,無論元朝還是蒙古帝國,都徹底被大明取代。”
“大明完全取得了蒙元留下的法理,以前被蒙元征服的地方,皆為大明臣屬。”
“將來,大明在消滅建虜收復遼土后,還要繼續征戰,徹底恢復漢唐故土、蒙元舊地。”(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