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英國公府把金屬器皿和漆器幾乎盡數撤下、改用瓷器之后,他更是特意強調道:
“瓷器一定要用高溫陶瓷、釉下彩,否則顏料遇熱仍有可能析出有害物質。”
“另外,其它器物也要注意,尤其是夜明珠等自發光的東西。”
“它們發出的光線可能是輻射,危害人的身體。”
這一句話,讓大明的寶石行業,遭到毀滅性打擊。
在推崇玉石的大明,寶石本就不怎么被重視。在知道那些花花綠綠的寶石可能危害身體后,人們就更不會佩戴了。
即使朱由檢后來知道此事,也沒有做出任何改變。因為在沒有測量方法的情況下,他都不知道什么樣的寶石有輻射。
為了避免有人用輻射石謀害皇帝,宮里完全禁絕這個。甚至就連建筑用的石材,都要在確定安全后,才能用在宮里。
英國公府,成為了改造安全建筑的樣板。內廷按他指示研究出的各種東西,都被用出去做試驗。
——
因為英國公府的做法,內廷節省了很多試驗花費,朱由檢自然很是高興,三日后召見英國公時,同樣很是和氣:
“國公身體有恙,朕本應該探望。”
“卻又擔心被人誤解,只能勞煩國公走這一遭。”
“現在身體可好,快快坐繡榻上來。”
吩咐張之極把張維賢扶上早已準備好的繡榻,讓他不用行禮。
張維賢很是感動,堅持行了鞠躬禮,顫巍巍地說道:
“定國公今年去了,臣的身子,眼看也時日無多了。”
“能在死前見到大明中興,老臣再無遺憾。”
這番話有些不祥,朱由檢皺眉說道:
“說什么死不死的?”
“朕還想讓國公繼續輔佐呢!”
“現在京城的勛貴,除了國公還能指望誰人?”
這是他心中的憂慮,也是他希望張維賢多活一段時間的原因。
如果張維賢現在離世,那就太不是時候了。沒有他壓制舊勛貴,誰知道這些早已腐朽的貴族,會做出什么事情來。
張維賢也知道皇帝的擔心,但他并沒有推薦自己之后的勛貴之首人選。
因為事情是明擺著,除了朱純臣沒有其他人——
這不僅是因為其他勛貴沒有明顯超過朱純臣,身為英國公的張維賢,也不愿侯伯一級,越過國公家族占據勛貴首位。
所以他對皇帝的話只當作沒聽見,專注自家事務,說道:
“陛下重制禮樂,分封宗室勛戚。”
“英國公府開藩的地方是交趾,請陛下允許動兵。”
這是他最大的訴求,希望在死前看到英國公藩國開辟。
朱由檢對此自然是答應的,但他身為皇帝,考慮得自然更多些,向張維賢道:
“英國公府開藩交趾,這是朕許諾的事情,自然不會反悔。”
“但是如今遼東未靖,卻是有些難辦啊!”
“總不能遼東打著仗的時候,還要在南方分兵力。”
張維賢急忙說道:
“不用朝廷派兵,英國公府現在練的一萬新軍,足以征服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