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方案朕準了,以后作戰時看著辦!”
批準了楊嗣昌的十面張網方略,讓樞密院為執行這個策略做準備。
如果將來還有其他方略,同樣也可以提出來。
群臣羨慕地看著楊嗣昌,知道這個策略若是執行,他必然是平定建虜功勞最大的人之一。
劉遵憲對這個后輩同樣極為羨慕,但是他知道作戰方略不是自己的責任,作為邊防部長的他補充道:
“以十面張網之策對付建虜,至少需要十萬新軍。”
“臣以為可抽調五萬邊軍精銳進京,把他們編練成新軍。”
“如此五萬新軍,再加上遼東各軍,足以把建虜完全困在里面。”
“只需幾次大戰,建虜在其中就必然覆滅。”
“如此遼東平定,就能夠承載千萬移民。”
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方略,認為邊軍的重要性,絕不亞于海軍。
朱由檢微笑著點了點頭,像是認同劉遵憲的說法。
但他很快轉移話題道:
“五萬新軍,單是兵器就至少需要百萬兩銀子。”
“算上他們需要的餉銀,軍費就更多了。”
“如果能把遼餉用于編練新軍還好,可惜現在遼東那邊不愿意。”
“卿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花費?”
劉遵憲聞言張了張嘴巴,一時也不知道如何解決。
他想說扣點遼東的餉銀練新軍,但是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幾個月前,朝廷要裁減遼東軍隊編練新軍時,遼東將領就表示寧可主動打建虜,也不愿手下軍隊被裁撤。
所以才引發遼東大戰,之前草原上的戰斗都是為這一戰做準備。
如今朝廷已為遼東之戰調動諸多兵馬和物資,這一戰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有關于遼餉的事情,都要在遼東大戰結束后再論。
想編練新軍的話,也只能從其他地方找財源。六百萬兩遼餉,暫時無法分潤。
樞密院群臣只要想到好好的方略不能實行,就忍不住眉頭大皺。
他們現在和皇帝一樣,對吞噬軍費的關寧軍越來越看不慣。
正當這些人想發表對遼餉的意見時,忽聽皇帝說道:
“鄭和曾說: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
“開拓南洋,不僅關系到海防和移民,還關系到財源。”
“喻卿你來說說,今年海關稅收,一共收到多少錢?”
喻安性聽到這個問題,頗是得意地道:
“海關設立以來,關稅年年增多。”
“今年雖然還未過完,但是前十一個月的關稅,加起來已經超過百萬。”
“預計今年稅額,能有一百一十多萬。”
這是大明把海上力量投入緝私、并且允許鄭芝龍等人對逃稅者任意劫掠,所帶來的收益。
在官方和海盜兩個方面的擠壓下,一些海商開始傾向于繳納關稅。
尤其是今年大明航運集團上市,對沿海的港口、燈塔等設施進一步完善,并且發布海圖后,很多海商變得越來越遵紀守法,聽從海軍衙門的指揮。
那些擁有航運集團萬分之一以上股份、成為股東的海商,更是在這方面不敢含糊,以免被取消優待。
這些因素,導致海關稅收一路猛增,今年已達到百萬之巨。
劉遵憲聽到這個數字,羨慕得簡直無法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