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已經在琢磨著,如何創作國歌。
李玉心里也有這個想法,但是這時不是探索創作的時候,他又向黃宗羲道:
“陛下為《將軍令》寫了一首詞,作為海軍軍歌。”
“太沖兄去南洋走海路,且用這首歌壯膽。”
指揮皇家樂團,演奏起改編后的《將軍令》。《男兒當自強》的歌聲,在大明京郊響起。
這首歌的用詞非常直白,黃宗羲雖然覺得不夠文雅,但是聽到“去開天辟地,為我理想去闖”這句詞,眼淚忍不住流了出來——
他去南洋輔佐潞王開藩,可不就是為了理想去闖。
若非為了踐行自己對重制禮樂的想法,他又何必去南洋?
一時間,他忘記了對當今皇帝挑刺的本能,舉杯向李玉等人道:
“好!好!好!”
“讓海天為我聚能量,這首歌作為海軍戰歌甚好!”
“諸君,不用為我擔心,咱們來日再見!”
一口飲下酒水,頭也不回地上了馬車,向著天津而去。
他要從那里出發去月港,轉船之后去南洋。
這一去就要數年時間,直到把潞王藩國的議會建起來。
目送他遠去的,不止有李玉等年輕人。
劉宗周還有潞王,都在遠處看著。
潞王是為潞藩的官吏送行的,他本人得到皇帝特許,在開藩的前幾年不用去就藩。直到潞藩穩定后,才會親自過去。
劉宗周則是對黃宗羲這個弟子極為看重,希望他能夠做出一番功績。
袁可立弟子劉理順在江南試行的掣簽選舉法、馮銓等閹黨余孽在海外自貿區試行的西方票選和抽簽,都讓產生了危機感——
雖然他是重制禮樂的負責人,也是國會的提出者。
但是如果國會的主導權被他人取得,對他來說總有些不夠盡善盡美。
所以他很希望黃宗羲能做出成績來,建立更完善的議會。
懷著這個想法,他對黃宗羲也提供了很多支持,并且鼓勵其他沒功名的弟子過去。
潞王也因為此,對他很是友善。畢竟潞藩開辟,需要很多讀書人做官吏。
不過因為朝廷有制度,不許藩王結交大臣,潞王并沒有和劉宗周深交,在送走潞藩臣子之后,就乘坐馬車回去。
回去的路上,他還帶上了李玉。這是他在京城的友人之一,都是擅長音樂的人。
回想著剛剛聽到的《男兒當自強》,潞王大聲夸贊道:
“這首歌寫得好啊!”
“雖然用詞直白,卻能直擊人心。”
“給海軍將士當戰歌,恰合他們所想。”
“皇上當真有才學,竟然能寫出這種詞。”
對此感覺不可思議,不斷在李玉面前拍馬屁。
他的話有些半真半假,真的是的確羨慕,因為他寫不來這種詞。
假的也在于此,他不認為這種白話詞,能上得了臺面。
如果不是皇帝寫的,估計早就被人批爛,打入俚俗民歌一類。
李玉有些明白潞王的想法,因為他最初看到這首詞時,也覺得太過直白。
不過聽多了就習慣了,他笑著向潞王道:
“這首詞雖然不如《送別》文雅,但是作為軍歌,卻是恰如其分。”
“畢竟軍中將士,識字的人都不多。如果用詞文縐縐的,沒有多少人能唱出來。”
“皇上還為禁軍將士寫了一首軍歌,相比起來就有深度多了,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