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希望汲取其中有益的部分,讓大明的武道比賽,向體育運動轉變。
徐光啟聽到自己的建議部分被采納,臉上浮現喜色,急忙答應下來。
朱由檢在此之后又說道:
“古語有云:俠以武犯禁。”
“民間一些人士有了武力,血氣方剛之下容易違犯禁令。”
“這是朕舉辦武道大會,招攬他們的原因。”
“但是就如有些儒者不愿當官一樣,有些武人,也不愿在朝廷任官。”
提到這里,朱由檢的言語頓了一頓,觀看群臣的反應。
因為“俠以武犯禁”的前一句話,就是“儒以文亂法”,這是韓非子的名言。
在場的大臣自然有知道的,不過他們也不知是沒聽到還是沒想到,對此視而不見。
就算朱由檢把武人和儒者并列,也沒有人給出反應。
這讓他覺得可以說得更直白些,繼續道:
“對不愿當官的儒者,朝廷推出禮法考試,允許他們考上之后擔任吏員,或者做訟師、律師,不讓他們隨意用言辭擾亂法紀。”
“對武人,朝廷同樣要給出路,不讓他們造反。”
“各級武道比賽,還有武術段位,就是為此而設。”
“武道協會要加強對中高級武者的監控,把他們納入監管。”
“武道大會,就是針對武人的最高級別賽事,相當于針對文人的禮法考試,必須由朝廷主辦。”
群臣聽著這些話語,感覺極為刺耳。
因為皇帝把儒者和武人并列,分明是把他們也當成不安定因素。
兵部侍郎熊明遇道:
“陛下,朝廷已有武舉,何必舉辦武道大會?”
“用武舉選拔人才,自可讓武人歸心。”
朱由檢聞言冷笑,反問道:
“武舉選拔出來的人才,是純粹的武人嗎?”
“他們通曉兵法、熟讀經典,更應該以預備將領和文官視之,不是純粹的武人。”
“先前朕說的話語,熊卿難道沒聽明白?”
這是非常嚴重的指責,是在說熊明遇在胡攪蠻纏。
熊明遇想著皇帝剛才給出的理由,就算心里面仍舊有看法,此時也不敢提出了。
再說他就被皇帝厭棄,認為他聽不懂話語。
其他文官同樣不敢再插話,只能聽著皇帝道:
“民間的打行等暴力團伙,不能只靠衛尉寺去治理。”
“武道協會,當有輔助執法權。在必要時抽選武者服役,管控暴力事件。”
“如同民兵一樣,在衛尉寺警員許可后,輔助執法治安。”
“武道協會的注冊武者還可以組織保險隊、保安隊、開拓隊、探險隊、傭兵團、鏢局等武裝力量,如同民兵一般,輔助軍隊征戰。”
“他們可以購買武器,立功同樣能夠獲得封賞,一切等同民兵。”
“針對他們的管理辦法,樞密院和錦衣衛商議著來。”
這個決定,出乎群臣意外,他們沒想到皇帝對武者這么優待。
就連袁可立也有些猶疑,勸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