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便有人指出,宋朝皇帝是與士大夫治天下,宋朝的士大夫也有問題。
由此延伸到宋朝士大夫的學問,開始對宋朝經學的抨擊。
什么道學、理學、心學……幾乎無一幸免,都被人們拿著放大鏡審視。
在批宋成為主流聲音的情況下,這些學問的缺點,自然被指了出來。
——
朱由檢看著這種情況,心中很是得意。
因為他批判宋朝就是拿它做反面例子,避免有人把君臣民共治天下,執行成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
其次就是把宋明儒學掀翻,引導儒家走到新的道路上去。
這件事他早就已經動手,之前就鼓勵實學、科學等學派。并且以“大同”、“小康”等概念,吩咐劉宗周修訂《禮經正義》。
但是理學的統治地位,卻仍沒有被撼動。甚至還有人打著楊時的名號,重建東林書院。
朱由檢不耐煩和這些人糾纏,打算從宋明理學誕生的根源著手,通過否定宋儒的治國實踐、否定他們的學術觀點。
如此,理學、心學才能被打倒,讓實學、科學得到出頭的機會。
這個做法,可謂天翻地覆,關系到大明所有士人。
朱由檢誰都沒有告訴,只是在暗處推動著一步步走下去。
不過也有人有所察覺,例如被朱由檢推著走向實學的錢謙益。
他在察覺到宋朝的衰落和宋儒有關后,很快就意識到,這是實學的機會。
如果他能借此機會讓實學成為主流,他在學界的地位,定然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說不定就能取代劉宗周,主持重制禮樂:
“世曰麒麟鳳凰,學者泰山北斗。”
“他劉宗周現在是學界泰斗,我若想取代他,必須在學界獲得更高的地位。”
“這次批宋之風,背后有沒有隱秘呢?到底是不是機會?”
琢磨著這場批宋風波,主持《大同報》的錢謙益,從中察覺到操縱的痕跡。
尤其是他作為太常寺卿,知道皇帝對厘定帝王廟祭祀的重視。也知道這件事情,很可能引來爭論。
但是如今報紙上討論帝王廟的卻很少,大多在根據歷史分期批宋。
這讓他想到了皇帝的慣用手段——
轉移輿論焦點。
再想到自己被皇帝引導著創立實學時,就聽到的對理學、心學的批判,他更是可以確定,這場批宋風波的背后一定是皇帝:
“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皇上對理學、心學,這是早就不滿啊!”
“實學、科學,都將迎來機會。”
清楚地知道皇帝在扶持他的實學之外,還扶持徐光啟的西學,并且改了個名字,結合傳統的學問,將其稱為科學。
如果他的實學派不動手,估計科學派就會動起來。
到時理學、心學倒了,大明的學界就會以科學為尊。
這是錢謙益不愿看到的,所以他雖然對皇帝能不能掀翻宋朝儒學有疑問,卻仍打算動一動。至少要讓皇帝看到自己的動作,而非全力扶持科學。
很快,錢謙益就帝王廟的改建寫了一封奏疏,并且請求覲見,在皇帝面前陳述。
朱由檢答應了他的請求,召錢謙益獨對。(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