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標識著香港從一個轉口貿易的地區經濟,變成工業生產為主的地區經濟,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賀的事情。
而這個事情,比前世大概提前了三年時間。
無疑,長江工業集團是其中最關鍵的代表,其次的原因還有就是這一世來港的滬市工廠主更多(裙帶效應)。
長江工業集團再次創造記錄,獲得足足5000萬港幣的利潤,僅塑膠一項就獲利1500萬港幣。
在這一階段,工業比地產更賺錢,而且賺的多得多。
前世,在五六十年代,開工廠也是不輸給做地產,只是很多大工廠主沒有及時轉變,進入地產行業。但只要進入地產行業,無疑都是屬於大地產商了,像是陳廷驊的南豐集團,李家成的長實集團,都是從工廠主轉變成地產商。
元旦過后。
在華泰塑膠廠的會議上,陳光良主持會議。
總經理蘇東生匯報導:“塑膠在過去的一年,出口總額在1.5億港幣左右,預計占全球的95%份額。而我們華泰塑膠占香港的35%份額,出口總額超過5000萬,利潤率在30%”
遠超紡織、成衣的利潤,塑膠一開始的利潤甚至達到過60%。
不過隨著香港塑膠工廠的越來越多,利潤率自然持續走低。
陳光良隨即說道:“表面上看,這些數據都在說明——塑膠蒸蒸日上,但我們也需要看明白這里面的隱患。”
塑膠的負責人麥高雄,當即說道:“是的,工廠越來越多,大家不惜以低價格競爭,所以利潤率還會繼續下跌。不過在出口方面,我個人認為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有些水平,陳光良很滿意這些屬下的自主思考能力,充分說明他放權,有利於大家的成長。
當然,他一直在關注,就好比這場會議一樣。
陳光良說道:“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不做討論。不過,我覺得也不是沒有一定的挽回余地。就拿利潤率的事情來說,我覺得我們應該進行一些布局。”
聞言,大家陷入思考。
稍后總經理蘇東生說道:“既然塑膠的出口繼續增加,但塑膠未必能長盛久不衰。所以,我的建議是:將部分工序,讓公屋里的居民完成,我們以計件的方式,付給他們酬勞。這樣做的優勢有:第一,我們對工人本身比較優越,成本較高其他工廠,但塑膠是一個低門檻的產業;第二,我們無需再招募人手,大大的節約用工成本;第三,讓更多的家庭獲得收益,能者多勞,大家雙贏。”
陳光良馬上說道:“這個模式很好!要儘快實施。另外,芭比娃娃的生產,也可以借鑑這樣的模式.”
眾人紛紛附和,達成這個效應。
實際上,這就和后世的『臨時工』有著相同的原理,減少用工成本。
接下來,陳光良說道:“目前,世界上的玩具,逐漸轉變為塑膠材質。我希望華泰玩具廠,也要多研發新的產品,魔方是一個,但積木玩具也要涉獵。而這個積木玩具,說起來就和我們古人的魯班差不多,就是利用卡、鎖的方式.馬上成立這樣的一個項目,專門研發和生產.”
不斷的推動新產品,才能發展。
雖然樂高握有一些專利,但不足以在行業里一家獨大,更何況香港本身也是山寨工廠地區。
另外,長江工業集團也握有不少專利,包括塑膠、拉桿行李箱、方便麵等等,但海外一些地方的維權,依舊很困難。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