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窩打老道。
陳文杰帶著舅舅嚴祖和,來到一幅地盤上,說道:“舅舅,這幅地盤6萬多平方尺,可建4幢住宅樓,差不多800多個住宅單元現在業主開價1300萬港幣。怎么樣,我們兩家合和,各占50%股權”
嚴祖和有些難為情的說道:“文杰,我這里就籌齊600萬港幣,其中500萬還是借你媽媽的錢,哪能做這么大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加起來的投資,穩穩超過2000萬港幣了!”
目前,香港地產的情況是:地皮費:建筑費=2:1,當然,這是一個大概的水平。
陳文杰笑道:“舅舅有所不知,我們無需一次性全部支付業主的資金;可以約定一年付清,到時候,這個地盤都已經銷售出去,自然不存在資金不足的情況。”
嚴祖和自然也知道有這種玩法,在1957年前,甚至有的僅需要支付10分之1的地皮費,然后地產公司快速通過售樓回籠資金。
但到了1957年后,港府先是出臺政策限制‘售樓’,其次律師行、銀行等也開始限制資金的撥付。當然,地產暴跌后,就連地皮業主也謹慎的簽署買賣合約,支付比例大大的提高。
但嚴祖和也明白,不管任何限制,對長實集團這個巨無霸來說,都是不存在的;長實不僅實力強大,就是背靠平安銀行及陳氏財團,也是信譽卓越的存在。
“好,有長實做靠山,自然不存在那些問題。這次,你們幫我實在太多了!”
陳文杰說道:“舅舅,你和媽咪畢竟是一母同胞,她看到你這個樣子,自然也是不忍心的。只是希望你經過這一次的‘失誤’后,能穩打穩扎。”
他先是將功勞推給母親,然后又點出舅舅這次失敗的原因,當然很是委宛。
“你說的對,是我太冒失!”
陳文杰說道:“我父親常說一句話,只要負債率不超過三成,便可以立于不敗之地。不管是投資地產,還是股票,從長期的目的來看,他都是賺錢的,而且一定是可以跑贏通脹的。”
嚴祖和感嘆的說道:“你父親這些話,其實是說給你們聽的,當然對我們也是受用無窮。”
實際上,此次嚴氏是因禍得福,資產不僅沒有下跌,反而上升很多。
另外一方面,上一次沒有陳光良家族的救助,嚴氏也不至于破產,只是會資產損失而已。
陳文杰點點頭,他自然明白這一點。
雙方確定后,很快將這個地盤買下,并準備投入開發。
目前香港已經規定,在新樓交付9個月前,才能允許出售樓;亦或者,這家公司的凈資產達到一定的數額。
就算如此,市民也不會相信連樓都沒有開始建的地盤,所以地產商都是先開工到一定程度,然后開售時強調進度和交付日期。
時間匆匆,轉眼又是新的一年(1960)。
在1959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就突破75億港幣,人均2420元。(前世1964年人均才2538元,當時人口已經350萬)
更重要的是,現在一年本地生產總值的增在超過8億港幣,增速在10%左右。
進入六十年代,香港的經濟更加繁榮,預計gdp增長速度保持在10%。
元旦過后,陳光良自然優先巡視長江工業集團的各家公司,便能了解香港工業的情況,預估香港工業的發展趨勢。
例如在1958年,美國和香港之間實行織品貿易限制,香港為了盡量利用配額和提高回報率,香港制衣產業提高生產技術和質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香港輸美的成衣增加迅速,制衣業業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知名的成衣出口地之一。
在這種形勢下,新豐紡織早就做了調整,成衣產業擴大比值,超過紡織業;整個香港也是如此,成衣業出口,已經超過紡織業。
這意味著,香港輸出的產品,附加值更高,利潤也更高。